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20日,上海環球港頂樓直升機停機坪的轟鳴聲引發熱議。作為上海市中心首條定製化低空航線的起降點,這裡既被視為"15分鐘觸及雲端"的消費升級體驗,也因噪音擾民成為居民投訴焦點。這條連接陸家嘴與環球港、單人票價高達2520元的空中航線,在展現萬億級低空經濟潛力的同時,暴露出城市空間開發與民生需求的深層矛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玻璃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上海環球港頂樓停機坪於5月19日首次開啟低空遊覽服務,提供3-15分鐘不等的定製航線。數據顯示,短途飛行價格從650元到1.5萬元不等,其中環球港至陸家嘴的15分鐘包機收費達1.5萬元/架次。儘管運營方強調該停機坪已存在多年且主要用於應急救援,但居民區僅百米之隔的起降點仍引發強烈反彈。有市民表示"雙層玻璃窗在震動中搖晃",直指噪音超過環境標準。
上海此次爭議並非首例。2015年世博園直升機遊覽項目因擾民兩日即被叫停,2024年陸家嘴航線也曾遭北外灘居民投訴。數據顯示,傳統燃油直升機懸停時噪聲常超70分貝,遠高於居住區晝間55分貝的國家標準。業內指出,低空飛行器中僅有eVTOL(電動垂直起降)機型可將噪音降至60分貝以下,但目前上海仍以傳統直升機為主力。
2025年2月蘇州率先立項的《低空飛行垂直起降點噪聲控制規範》,為破解困局提供了參考範本。該標準明確要求聲屏障設計、智能監控系統等技術措施,預計到2026年將建成200個以上合規起降點。上海交通規劃顯示,至2027年底計劃開通400條低空航線,但需借鑑德國"城市空中交通走廊"經驗,在黃浦江沿岸、高架道路等非敏感區布局航路。
當前上海已探索跨省低空運輸(如崑山-浦東機場航線)和夜遊經濟,但中心城區運營仍需精細化管理。專家建議優先採用eVTOL實現"無聲觀光",同時利用既有河道、高架橋等線性空間構建航路網絡。數據顯示中國2024年低空經濟規模已達6702.5億元,預計今年突破1.5萬億,在這片藍海中,唯有將技術升級與空間規劃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城市更新與消費升級的雙贏。
總結:上海環球港直升機事件折射出低空經濟發展中的典型矛盾。隨著蘇州等地標準體系的完善和電動飛行器的普及,未來需要建立噪音分級管理體系,通過技術創新和航路優化,在保障居民生活品質的同時釋放空中經濟潛能。這場"玻璃震顫"引發的討論,或將推動中國城市在低空時代探索出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