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以金融活水澆灌農業科技沃土
作為我國糧食生產的"壓艙石",黑龍江省2024年實現糧食總產量800.17億公斤,連續15年穩居全國首位。在這一成就背後,農業科技的深度應用與政策性金融的精準賦能成為關鍵支撐。通過構建科技興農合作平台、創新信貸支持模式,農業政策性金融正持續為龍江大地注入"智慧基因",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升級。
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聚焦農業科技核心領域,建立"政銀企"協同機制,累計投放"十四五"時期農業科技貸款125.63億元。截至2025年4月末,重點支持種業振興、智能農機研發及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金融保障網絡。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實施利率優惠等舉措,已為農業科技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超億元。
在產品創新方面,該行精準設計"科技貸""智慧農業貸"等專屬金融產品,建立差異化風險評估機制,有效破解輕資產科創企業的抵押難題。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周期金融服務,在2025年已新增投放9.53億元農業科技貸款。
在2025年的春耕備耕關鍵期,金融支持重點向高端農機裝備製造傾斜。通過發放2.1億元專項信貸資金,保障農機具全產業鏈融資需求,推動智能數控折彎機、雷射切割設備等先進位造技術落地應用。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藉助政策性貸款完成38台新型平地機和79套農用履帶的生產交付,研發升級的鮮食玉米收穫機實現作業效率提升40%。
通過"以點帶鏈"模式,金融支持不僅助力單個企業突破技術瓶頸,更帶動上下游形成產業集群。在三江平原核心產區佳木斯市,信貸資金撬動效應已延伸至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加工等環節,形成"研發-生產-服務"的現代農業裝備產業鏈閉環。
數據顯示,政策性金融支持使黑龍江省農業科技貢獻率提升至68%,智能農機裝備覆蓋率達75%。通過衛星遙感監測、物聯網傳感器等數位技術的應用,糧食生產精準化水平顯著提高,每公頃增產潛力達12%-15%。
展望未來,農發行將持續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創新:一方面擴大對生物育種、智慧農場等前沿領域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探索碳匯計量、農業大數據應用等新型價值評估體系。預計到"十四五"末期,農業科技貸款規模將突破200億元,為龍江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注入更強動能。
這一實踐表明,當政策性金融的活水精準滴灌科技創新土壤時,不僅能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更能構建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支撐體系。通過科技與資本的雙向賦能,黑龍江正在書寫"中國飯碗裝中國糧"的新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農業現代化的壯麗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