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商貿 資訊詳情
全球奢侈品市場面臨轉折:增長放緩與結構性挑戰加劇
 奢侈品 2025-05-21 20:30:14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開年以來,全球奢侈品行業持續承壓。最新數據顯示,繼2024年銷售額同比下滑1%後,2025年市場或將出現更顯著的收縮趨勢,預計降幅達2%-5%,遠低於此前預期的增長區間。經濟波動、消費疲軟與品牌策略調整共同作用下,頭部企業業績普遍承壓,而中國和美國兩大核心市場的持續低迷更成為行業轉折的關鍵變量。

  一、市場預測大幅下調:增長邏輯遭遇系統性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奢侈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最新分析,2025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可能較上年減少2%-5%,相較此前預估的0-4%增幅顯著惡化。這一趨勢與2024年的1%下滑形成延續,反映出行業面臨的長期結構性問題。亞太地區成為重災區,尤其中國市場對高端消費的貢獻持續減弱——以香奈兒為例,其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5.3%,淨利潤更是暴跌28.2%,創疫情後最大跌幅。頭部品牌中,LVMH集團除日本外的亞洲市場在2025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滑11%,愛馬仕增長僅1.2%,行業整體動能嚴重不足。

  二、核心市場疲軟:中美消費力同步降溫

  中國與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目前均未展現出回暖跡象。在中國,麥肯錫調研顯示消費者正減少大額支出,直接影響品牌擴張策略——路易威登和愛馬仕等頭部企業2024年僅各開1家新店,而二線品牌開始收縮門店網絡。商業地產分析師指出,「非綜合性商場及獨立街鋪受衝擊最大」,南京西路芮歐百貨、上海商城等地標商圈已出現主力商戶退租潮。與此同時,美國市場因高利率環境與通脹壓力,消費者對高價商品的敏感度持續上升。

  三、品牌戰略轉向保守:從擴張到防禦性收縮

  面對需求疲軟,奢侈品企業普遍放緩資本開支。門店網絡調整尤為顯著:除北上廣深核心商圈外,奢侈品牌正放棄二三線城市及區域商場合作機會。例如,新鴻基、華潤等長期運營高端項目的地產商成為優先選擇,而地方開發商主導的項目(如貴陽荔星中心)則被邊緣化。營銷層面同樣轉向謹慎——2025年全球首發活動規模大幅縮水,僅Loro Piana舉辦較大規模展覽,多數品牌轉為小成本藝術裝置或快閃活動以控制開支。

  四、年輕消費者流失與審美疲勞:行業增長引擎熄火

  數據顯示,奢侈品消費群體中約5000萬人近年退出市場,其中年輕人占比突出。千禧一代曾是2015年後行業復甦的核心驅動力,但當前品牌過度依賴經典款翻新、高價新品(如3萬元以上的手袋)及頻繁聯名策略,導致新鮮感喪失與審美疲勞。儘管部分企業嘗試通過更換創意總監、推出低價線或降價挽回客群(如Burberry下調圍巾價格),但效果有限——其2024財年營業利潤僅剩2600萬英鎊,較前一年暴跌超80%。

  五、結構性矛盾加劇:稀缺性下降與中產疏離

  高淨值人群雖仍保持購買力,但奢侈品的「專屬性」正被密集漲價和同質化設計稀釋。例如,古馳、巴黎世家等品牌通過持續調價將部分中產消費者推向邊緣,而富裕群體對雷同設計的容忍度亦在下降。傑尼亞與普拉達旗下Miu Miu等曾表現亮眼的品牌,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速較去年同期均顯著放緩,印證了行業創新乏力的困境。

  總結

  當前奢侈品行業的低迷並非短期波動,而是多重矛盾疊加的結果:核心市場增長見頂、消費主力疊代滯後、品牌戰略過度依賴既有模式。儘管頭部企業仍握有稀缺資源與品牌溢價能力,但若無法突破審美疲勞與需求分化困局,2025年的收縮趨勢或將進一步延續。在經濟不確定性持續的背景下,奢侈品行業正站在重塑商業模式的關鍵節點上,未來表現將取決於能否找到平衡稀缺性、創新力與大眾市場吸引力的新路徑。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奢侈品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