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港口物流企業,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港」)近年來將「數智綠色」發展戰略深度融入企業基因。通過聚焦清潔能源開發與港航物流低碳轉型,公司在2024年實現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性增長,並推動綠證交易、智慧能源管理等創新實踐落地。從分布式光伏矩陣到東北風電新布局,再到航運電動化革新,珠海港正以全產業鏈協同模式構建綠色生態閉環,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複製的範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低碳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在綠色能源領域,珠海港通過多場景布局加速推進清潔能源替代。2024年,公司完成對德州17.9MW及肇慶唯品會10MW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收購,並由旗下秀強股份主導建設江蘇、四川、廣東三地共計4,097.97kW的分布式電站。截至年底,珠海港已運營15個分布式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達73.7兆瓦,全年發電量超7,058.5萬千瓦時。這些「綠色電站」不僅優化了自身能源結構,更通過BIPV(建築一體化光伏)技術為工商業客戶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秀強股份在光伏玻璃領域的創新尤為亮眼。其研發的耐高溫、高透光BIPV組件已獲國際權威認證,並與全球多家頭部企業建立合作網絡,在杜拜、匈牙利等地落地標誌性項目。通過貫通EPC工程、組件生產到終端應用的產業鏈,珠海港正將建築空間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密碼」。
在風能領域,珠海港以技術整合與區域拓展雙輪驅動實現跨越式發展。2024年收購黑龍江哈爾濱方正縣團結風電場後,公司風電版圖覆蓋廣東、安徽、浙江、內蒙古及東北地區,形成8大風電場協同運營格局。其中,新增的50兆瓦東北項目不僅填補了公司在高緯度平價市場的空白,更通過引進智能化運維團隊,將全集團風電權益裝機容量提升至47.2萬千瓦,全年發電量達70,866.6萬千瓦時。
為提升電網智慧化水平,電力集團搭建的信息化運營平台已實現對所有風電場數據的實時監控與預警。該系統通過動態優化設備調度策略,顯著降低棄風率並提高發電效率,成為新能源資產高效管理的技術基石。
在綠色運輸賽道上,珠海港率先完成29艘內河船舶的LNG動力改造,並於2024年3月憑藉環保優勢獲得廣西大藤峽船閘優先過閘資格。數據顯示,該政策使西江流域航次效率提升超65%,單艘船舶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8噸。與此同時,珠海港物流試點引入10台新能源電動重卡替代傳統柴油車,在降低運維成本的同時實現零尾氣排放。
目前,公司旗下已擁有8台LNG半掛牽引車、10台電力牽引車及1艘電動推進拖輪,形成多能互補的低碳運輸矩陣。這些舉措不僅滿足客戶對綠色供應鏈的需求,更推動航運業向「雙碳」目標加速邁進。
結語:以全產業鏈協同打造綠色發展範式
從光伏電站到智慧風電場,從LNG船舶到電動重卡,珠海港通過能源結構優化與技術創新實現了綠色轉型的多維突破。2024年取得的5萬餘張綠證交易成績、超7億千瓦時清潔能源產出,印證了低碳戰略對經濟效益與環境價值的雙重賦能。未來,隨著東北風電基地深化運營及BIPV技術規模化應用,珠海港將持續釋放綠色能源潛力,在全球氣候治理與區域經濟轉型中彰顯標杆企業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