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投資 資訊詳情
綠色信託驅動低碳未來:金融創新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信託 2025-05-22 11:01:0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雙碳」戰略的引領下,中國綠色經濟正加速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作為具有制度優勢的金融機構,信託行業通過靈活的資產配置與產品設計,在清潔能源、生態修復等領域持續釋放資金動能。截至2024年末,綠色信託存續規模突破3000億元,覆蓋節能環保、碳資產管理等核心領域,成為撬動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槓桿。這一進程不僅體現了金融工具的創新性實踐,更彰顯了金融機構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擔當。

  一、制度優勢與市場活力:綠色信託的引擎作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信託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在全球氣候治理背景下,綠色金融已成為各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中國信託行業依託其財產獨立、結構靈活和跨市場運作的特點,成為綠色金融領域的重要參與者。通過設計綠色信託貸款、資產證券化、碳收益權投資等多元化工具,信託機構精準對接清潔能源開發、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項目,形成「資金-資產-環境效益」的閉環體系。數據顯示,2022年綠色信託新增規模達1968.93億元,存續項目728個,總規模突破3133.95億元;至2024年末,頭部機構如中航信託、中信信託等持續擴大布局,推動行業從粗放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政策層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首次明確支持綠色信託創新,行業自律組織正修訂《綠色信託指引》,進一步強化規範與引導作用。

  二、模式突破與標杆實踐:綠色金融的創新路徑

  (一)碳資產證券化的先行探索

  2022年8月,某信託公司聯合環保企業推出全國首單經認證的CCER碳資產收益權綠色信託計劃,規模達2億元。該產品以未來600萬噸碳排放配額收益權為標的,兩期額度上線即售罄,成功激活沉寂的碳資產市場。項目還首創行業性綠色評估標準,推動碳金融工具標準化進程。

  (二)公共運輸領域的證券化突破

  2025年初,某信託機構發行華中地區首單公交票款收益權碳中和ABN,儲架規模40億元,首期融資6.01億元。該項目以武漢新能源公交車票款為資產支持,既降低公交企業融資成本,又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綠色出行領域,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雙贏。

  (三)鄉村振興中的生態金融融合

  某信託公司自2016年起開發「農資貸」「農地貸」等產品,累計覆蓋700萬畝耕地,並於2022年以股權投資參與鄉村綜合治理項目。通過將旱地改造為高標準農田,同步推進生態保護與農業生產,探索出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四)慈善信託的社會價值延伸

  多家機構設立「綠色生態」「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主題的慈善信託,截至2024年11月累計投放超705億元。例如某紅樹林保護項目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展現了金融工具連接資本與公益的獨特價值。

  三、展望未來:邁向百萬億級市場的新機遇

  隨著「雙碳」目標進入關鍵階段,預計到2030年綠色低碳投資需求將達百萬億元規模,為信託行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下一步,機構需在以下方向深化布局:一是強化環境效益量化評估,提升資金使用透明度;二是拓展與ESG理念的融合深度,開發碳期貨、藍色債券等衍生工具;三是加強跨區域合作,推動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

  總結而言,中國綠色信託已從單一融資工具演變為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者,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其創新實踐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了本土智慧。未來,通過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完善風險定價機制,綠色信託有望成為連接資本與生態的樞紐,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可持續動能。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信託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