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農業 資訊詳情
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 長汀縣打造全省首個供銷農場智慧服務中心
 智慧農業 2025-05-22 07:30:41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智慧農業加速推進,在保障糧食安全與提升生產效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作為革命老區的長汀縣,通過創新整合資源、引入智能化技術,率先建成全省首家供銷農場智慧農業服務中心,為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實踐樣本。

  一、全省首創智慧農業服務中心落地長汀 推動糧食生產現代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智慧農業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5月,長汀縣依託河田鎮、三洲鎮、大同鎮等核心產區,在盤活閒置糧站資產基礎上建成智慧農業服務中心並投入運營。該中心以"煙—稻""芋—稻""稻—稻—油"種植模式為載體,通過無人化低空服務技術構建起覆蓋種植全流程的智慧農業生產體系,預計年服務農田面積超2萬畝,有效提升區域糧食綜合產能。

  二、"四化"模式賦能農業生產全流程管理

  中心創新應用農田數位化、農機智慧化、農場無人化和管理智能化四大核心模式:通過高精度遙感設備實時監測土壤墒情與作物長勢;配備植保無人機、無人插秧機等智能裝備實現精準作業;搭建雲端管理系統對生產環節進行可視化調度。這種集成化解決方案使傳統耕作效率提升40%以上,為糧食穩產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三、規模化設施配置實現農業服務全覆蓋

  中心規劃用地達4653平方米,配套建設2000噸級糧食倉儲庫、500平方米智慧育秧中心及農資配送網絡。硬體方面部署農機設備超35台套(含植保無人機6台)、烘乾設備30台套,並引入智能加工線實現年處理稻穀1000噸的產能。通過整合資源,該中心可為汀南片區農戶提供從播種到收儲的一站式服務,年度糧食烘乾能力達3000噸、農資配送量超500噸。

  四、智能技術助力降本增效 提升種植效益

  通過與農業科研機構的技術協作,中心引入精準插秧、自動化收割等智能化工藝,每畝可降低生產成本300-400元;無人機監測系統則實現病蟲害預警和水肥管理優化,進一步減少120元/畝的支出。這種技術賦能使水稻種植綜合效益提升約25%,直接帶動農戶增收超600萬元/年,為老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總結展望】

  長汀縣智慧農業服務中心的成功實踐,標誌著傳統農產區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邁出關鍵步伐。通過整合先進技術和資源要素,該中心不僅有效破解了糧食生產中的效率瓶頸,更探索出"科技+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未來隨著技術持續疊代升級,其經驗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區推廣,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作出更大貢獻。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智慧農業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