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我國自3月起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啟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截至2025年5月21日,相關工作平台已匯集問題線索6232條,推動解決金額達3.35億元,並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9881.35萬元。這一行動聚焦整治粗暴執法、任性執法等突出問題,通過強化執法人員管理培訓體系,著力提升涉企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管理培訓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專項行動將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作為首要環節,建立嚴格的准入和退出機制。司法部門正研究制定管理辦法,明確要求所有執法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徹底杜絕無資質人員參與執法活動。通過嚴格篩選程序,江西已清理2648名不符合條件的執法人員,山東青島也清退351人,有效淨化了執法隊伍。
針對機械執法、照搬法條等突出問題,專項行動建立以場景化培訓為核心的能力建設體系。中央多部門聯合構建三年輪訓制度,累計培養100餘萬執法骨幹,重點強化法律適用、風險處置和溝通技巧訓練。通過模擬涉企糾紛調解、複雜案件辦理等實戰場景,幫助執法人員掌握靈活運用法律政策的能力,避免簡單化執法行為。
為解決濫用職權、徇私枉法等問題,相關部門正在制定《行政執法行為規範》,明確劃定禁止性條款和執業紅線。新規強調執法人員必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在保障企業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行使行政裁量權。通過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將粗暴執法等違規行為納入常態化監督範圍,確保權力運行始終在法治軌道內。
專項行動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對違規問題採取"零容忍"態度。各地已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1140條線索,處理相關人員1068人。對於情節嚴重的濫用職權、粗暴執法案件,除取消當事人執法資格外,還依法依規追究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形成有力震懾。
通過系統性強化執法人員管理培訓體系,專項行動不僅有效遏制了任性執法等亂象,更推動建立了長效治理機制。下一步將持續完善准入退出制度、深化場景化教學實踐,並通過智能化監督平台實時監測執法行為,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數據顯示的亮眼成效表明,規範化執法不僅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更能激發市場活力,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