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國際市場震盪下挫 國內金飾價格回落至千元關口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金飾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25日,國際貴金屬期貨持續承壓下行。現貨黃金盤中跌幅超1%,COMEX黃金期貨同步走低,國內金飾零售市場隨之調整報價。據監測數據顯示,周生生、老鳳祥等品牌金飾價格單克跌破千元大關,較前兩日普遍下跌約13-21元/克。與此同時,中國黃金協會披露的上半年消費數據揭示出黃金需求結構顯著變化:首飾消費需求同比下滑26%,而投資類產品的銷量則逆勢增長超20%。
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及美元走強影響,7月24日國際黃金期貨連續兩日下跌。截至發稿,COMEX黃金期貨報3362.3美元/盎司,較月初高點回落約1%。這一趨勢直接反映在國內金飾零售端:以老廟黃金為例,足金價格從1023元/克降至1004元/克;周六福足金999產品同步下調至990元/克。重點企業的快速調價策略,既應對了金價波動風險,也刺激了短期消費需求。
據中國黃金協會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總量為505.205噸,同比微降3.54%。其中,金飾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特徵:
協會分析指出,在高金價背景下,傳統以重量定價的首飾產品競爭力下降,而輕克重、強設計感的產品反而成為增長引擎。例如,部分品牌通過推出鑲嵌寶石或文化IP聯名款,成功提升附加值與利潤率。反觀金條類產品雖銷量攀升,但因同質化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被壓縮至不足首飾品類的三分之一。
面對市場波動,頭部品牌採取差異化措施:
1. 快速調價機制:通過實時聯動國際金價調整零售報價,減少庫存風險;
2. 高端化轉型:加大輕克重設計款推廣力度,如周大福將3D工藝首飾占比提升至40%;
3. 投資類產品分流:老鳳祥等企業同步推出「以舊換新+金幣套裝」組合營銷,平衡消費與投資需求。
金飾市場步入價值驅動階段 需求分層趨勢持續強化
2025年上半年數據表明,黃金市場的核心矛盾已從單純價格波動轉向結構性調整。首飾消費需求的下降倒逼企業向設計創新和品牌溢價轉型,而投資類產品的爆發則凸顯經濟不確定性下的避險剛需。未來,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時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將成為金飾行業競爭的關鍵所在。隨著國際地緣風險與貨幣政策走向仍存變數,黃金價格的波動或將進一步考驗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和市場策略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