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最新行業統計,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國房車保有量達47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38%,營地數量突破6,500家,形成覆蓋31個省級行政區的產業網絡。在政策支持與消費升級推動下,房車市場呈現"高頻次、輕資產化"特徵,用戶年均出行頻次提升至2.4次,帶動相關消費規模同比增長近六成。與此同時,低空經濟領域數據顯示eVTOL設備保有量突破1,500台,景區應用占比達78%,與房車營地的協同效應正在重塑文旅產業格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房車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統計顯示,當前房車消費主力為45-60歲中高收入群體(占62%),其中半數以上擁有第二套房產或投資性資產。值得關注的是,30歲以下年輕用戶占比提升至19%,推動營地娛樂化改造需求激增。在競爭維度上,傳統車企(如上汽大通、長城旅居)與網際網路平台(途歌房車、哈囉出行)形成差異化競爭:前者聚焦高端定製市場,售價超80萬元車型銷量年增長達45%;後者通過分時租賃模式搶占下沉市場,用戶復購率提升至31%。
行業數據顯示,景區索道平均建設成本約每公里7,800萬元且年維護費用占比達15%,而eVTOL設備單台投入僅需其1/40。以黃山風景區測算案例顯示,採用飛行環線替代部分纜車後,遊客停留時長延長2.3小時,客單價提升至原方案的2.8倍。這種"三維觀光+地面露營"模式已在全國37%的5A級景區試點落地,帶動周邊房車營地入住率平均提升19個百分點。
截至2025年6月,全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覆蓋區域達28個省份,B類通用機場數量突破340座。特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區,以北京房山竇店通航小鎮為樞紐的"2小時飛行圈"內,已整合17家房車營地形成產業聯盟,年接待能力超500萬人次。政策層面,《低空經濟與房車露營融合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新建4A級以上景區需配置至少1處複合型營地,推動行業標準向"基礎設施星級化、服務流程標準化"轉型。
2025年上半年產業報告顯示,已有32家頭部企業推出聯票套餐,其中包含低空觀光項目的套票銷售占比達47%,客單價較純露營產品提升1.8倍。在技術融合層面,北斗三號定位系統已實現在96%的房車和eVTOL設備中應用,使營地調度效率提升35%。資本動向顯示,2024-2025年相關領域融資規模達73億元,其中"飛行+露營"賽道占比超6成。
當房車輪轂與飛行器螺旋槳共同轉動時,中國文旅產業正在書寫新章節。通過數據驅動的精準運營和政策引導下的基建升級,這場融合創新不僅創造了年均15%的行業增速(2023-2025),更讓"天地互聯"的體驗模式成為消費升級的新坐標。隨著2026年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全面落地,預計到2028年該領域將形成千億級市場生態,持續釋放城鄉經濟發展的新勢能。(註:文中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民航局及文旅部公開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