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鋰電池隔膜生產過程中,二氯甲烷作為一種關鍵溶劑被廣泛使用。隨著鋰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鋰電池隔膜行業也在不斷擴張。然而,二氯甲烷的毒性及其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使得中毒風險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據相關數據統計,鋰電池隔膜生產中二氯甲烷的使用量與生產規模密切相關,且其泄漏和中毒事故時有發生。因此,深入研究二氯甲烷中毒的預防及應急措施,對於保障員工健康、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5-2030年中國鋰電池隔膜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二氯甲烷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具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微溶於水,能與多種有機溶劑混溶。其相對密度為1.3266,沸點為39.8°C,熔點為-95.1°C。在常溫下,二氯甲烷的蒸氣壓較高,容易揮發形成蒸氣。二氯甲烷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和消化道進入人體,吸入高濃度的二氯甲烷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表現為頭暈、頭痛、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昏迷、抽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長期接觸低濃度的二氯甲烷可能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害,表現為肝功能異常、腎功能減退等。
鋰電池隔膜行業安全分析指出在鋰電池隔膜生產過程中,二氯甲烷主要用於萃取環節。萃取工藝是將膜片孔隙內的石蠟油通過二氯甲烷逆向接觸萃取出來,萃取後的膜片經烘乾處理,孔隙內的二氯甲烷溶劑蒸發,得到成孔良好的膜片。萃取後的二氯甲烷溶液需進行精餾處理,回收的二氯甲烷新液可反覆用於工藝萃取。二氯甲烷的運輸、儲存及使用管理要求嚴格。運輸時應使用專用槽罐車或桶裝,防止碰撞、顛簸和高溫暴曬。儲存時應置於陰涼、通風、乾燥的庫房內,遠離火種、熱源,儲存溫度不宜超過30°C,相對濕度不宜超過80%。使用時要確保生產設備密閉性良好,配備有效通風系統,及時排出蒸氣。
鋰電池隔膜生產中二氯甲烷中毒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人為因素、設備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人為因素包括員工安全意識淡薄,未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違反操作規程等。設備因素涉及生產設備老化、密封不嚴,通風系統設計不合理或故障等。環境因素主要是通風不良,作業空間布局不合理。管理因素則包括企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員工培訓不到位,應急預案不完善等。
為有效預防鋰電池隔膜生產中二氯甲烷中毒,企業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工程控制措施
優化生產工藝,減少二氯甲烷的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探索新型溶劑替代。
改進設備設施,確保生產設備密封性良好,定期維護保養,安裝自動化監測設備。
完善通風系統,確保生產車間空氣流通,選用高效通風設備,優化配置。
推廣自動化控制,減少員工與二氯甲烷的直接接觸,降低勞動強度和接觸風險。
(二)個人防護措施
分析並選擇適合二氯甲烷防護的防護用品,如呼吸防護用品、皮膚防護用品等。
對員工進行防護用品正確佩戴和使用培訓,教育員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禁止在工作場所飲食和吸菸。
(三)管理措施
制定嚴格的二氯甲烷使用操作規程,明確各部門的安全管理職責。
制定員工培訓與教育計劃,定期進行二氯甲烷中毒危害及預防知識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制定詳細的二氯甲烷中毒應急預案,定期修訂完善並組織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在生產車間、儲存庫房等場所設置明顯的安全標識和警示標誌,提醒員工注意安全操作事項。
對接觸二氯甲烷的員工進行定期職業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跟蹤管理,及時發現和處理健康異常情況。
(一)中毒事故的識別與判斷
員工應了解二氯甲烷中毒的症狀,如頭痛、頭暈、噁心等。在工作過程中,若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離開現場,並及時報告上級領導。企業應建立中毒事故的早期識別機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配備快速檢測設備,以便在發生中毒事故時,能夠及時確定中毒源和中毒程度,為應急處置提供依據。
(二)應急救援措施
一旦發生中毒事故,救援人員應立即將中毒人員轉移至通風良好處,解開束縛物,保持呼吸道通暢。若中毒人員呼吸或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復甦。
企業應制定科學的疏散路線,確保員工在發生中毒事故時能夠迅速、安全地撤離現場。疏散過程中應組織專人引導和指揮,對中毒區域進行隔離,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同時採取措施防止二氯甲烷蒸氣擴散。
員工應掌握正確的報警方式和聯繫方式,如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在報警時,應準確說明中毒事故的地點、中毒人員的情況等信息。企業應與當地醫療急救機構建立聯繫,確保在發生中毒事故時能夠及時得到醫療救援。
(三)事故後的處理與恢復
發生中毒事故後,企業應立即成立事故調查組,深入分析事故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改進措施應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人防護措施等方面,確保類似事故不再發生。
根據事故原因,企業應制定針對性的整改措施,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整改期限等內容,確保整改工作順利進行。整改措施應經過專家論證和審批,確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企業應跟蹤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定期檢查和評估,對整改不到位的部門和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在恢復生產前,企業應對事故後的生產環境進行安全評估,包括二氯甲烷濃度檢測、設備設施檢查、安全管理制度評估等方面。安全評估應由專業機構或專家進行,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只有在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生產環境符合安全要求的情況下,企業方可恢復生產。在恢復生產過程中,企業應加強安全管理,確保生產安全。
總結
鋰電池隔膜生產中二氯甲烷的使用帶來了中毒風險,但通過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應急措施,可以顯著降低這種風險。企業應從工程控制、個人防護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二氯甲烷中毒的預防工作。同時,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在發生中毒事故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救援和恢復。通過這些措施,不僅可以保障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還能促進鋰電池隔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