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加速疊代,我國智能終端產業正迎來關鍵發展機遇期。2025年以來,杭州市率先出台《加快發展人工智慧終端產業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以政策創新與技術突破雙輪驅動產業發展。其中交換機作為算力網絡核心樞紐,在智算集群、邊緣計算等場景的深度布局,成為杭州搶占行業制高點的戰略支點。本文聚焦政策環境及交換機發展趨勢,解析該市如何通過系統性規劃實現產業規模躍遷。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交換機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根據方案目標,至2027年杭州將開發超節點算力集群、智算交換機等核心產品,並招引15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政策重點支持基於國產晶片的AI伺服器研發,推動邊緣AI網關與雲桌面終端產業化。數據顯示,杭州市計劃實施100項人工智慧科研項目,其中23%直接關聯交換機技術疊代。通過構建"訓推一體機+智算交換機"協同體系,目標到2027年形成覆蓋雲端-邊緣端的全棧式智能計算生態。
杭州依託現有四足機器人先發優勢,在政策引導下加速推進特種無人機與輪足融合機器人的研發。方案明確要求開發具備自主規劃能力的載重無人機,其路徑優化系統需與邊緣AI網關深度協同。數據顯示,2025-2027年間將培育15家省級鏈主企業,其中8家聚焦機器人與交換機網絡適配技術攻關。通過構建"多足機器人+智算交換機"的智能感知網絡,杭州力爭在應急救援等場景形成示範效應。
面向沉浸式交互需求,政策支持開發搭載端側大模型的AI眼鏡產品,重點突破空間計算與邊緣交換機的數據傳輸瓶頸。方案提出到2027年打造30款爆款終端,其中5G+XR設備將依託智算交換機構建低延遲渲染網絡。在類腦智能領域,杭州計劃推進60家專精特新企業在穿戴式外骨骼等產品中集成邊緣AI網關技術,形成"端側計算-雲端調度"的雙向賦能體系。
當前杭州市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優化產業用地供給等方式,為智算交換機等核心產品研發提供全周期支持。統計顯示,2025年已落地超30個億元級項目,預計到2027年將形成"5家百億企業+60家小巨人"的梯隊格局。政策特別強調國產晶片與自主模型在智能終端中的應用比例,要求智算交換機等關鍵設備實現90%以上國產化率。
杭州通過系統性產業規劃,在人工智能終端領域構建了以交換機為核心的立體發展框架。從超節點算力集群到邊緣AI網關的部署節奏,再到機器人與可穿戴設備的技術滲透路徑,政策設計始終圍繞"算力基礎設施-智能終端產品-場景應用驗證"閉環展開。隨著3000億元產業規模目標的推進,杭州有望在2027年前形成全球領先的交換機驅動型人工智慧終端產業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