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滾裝船市場不僅是航運業的細分賽道,更是全球貿易形態演進的重要風向標。在全球貿易與運輸格局持續演變的當下,滾裝船市場作為航運領域的關鍵分支,其規模與發展態勢備受矚目。以下是2025年滾裝船市場規模分析。
2023年全球滾裝船運輸市場規模達到約185億美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滾裝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計2028年將突破25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維持在6.2%左右。2025年,全球滾裝船船隊規模持續擴張,這主要歸因於全球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汽車需求的增長,帶動了汽車進出口貿易的繁榮,進而刺激了汽車滾裝船運輸需求。例如,亞洲地區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區域之一,對汽車滾裝船的需求旺盛,推動了該區域汽車滾裝船運力的不斷擴充。
從市場價值來看,2025年滾裝船市場價值呈現穩步上升趨勢。這一增長得益於運費率的穩定以及貨運量的增加。而在長途滾裝運輸市場,隨著全球貿易的逐漸復甦,大型滾裝船運輸的貨物種類和數量都有所增加,進一步推動了市場價值的提升。當下,汽車運輸占據了滾裝船市場76%的業務量,其中電動汽車運輸需求增長尤為顯著,年均增速達15%。機械設備等重型貨物運輸占比約18%,是第二大業務板塊。
汽車產業的影響: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對滾裝船市場需求影響深遠。隨著新興經濟體汽車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汽車出口量持續增長。同時,新能源汽車的興起也為滾裝船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新能源汽車的運輸對滾裝船的技術和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船東對滾裝船進行升級改造或建造新船,從而增加了市場對滾裝船的需求。
重大件和件雜貨運輸需求:除汽車運輸外,重大件和件雜貨的運輸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增多,如橋樑、大型機械設備等的運輸,需要滾裝船具備更大的承載能力和特殊的裝卸設備。市場集中度方面,全球前五大滾裝船運營企業(包括日本郵船、華輪威爾森等)合計掌控著58%的市場份額,呈現明顯的寡頭競爭格局。2023年,全球滾裝船新船訂單量達到創紀錄的83艘,總載重噸位超過400萬噸,反映出行業對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其中,採用LNG雙燃料動力的環保型滾裝船占比已達新訂單的65%,成為市場主流選擇。
新船訂單與交付:2025年,滾裝船新船訂單量相對有限。截至目前,全球僅新增 4 艘滾裝船訂單,較 5 年平均值下降 50%。這主要是由於船舶建造產能有限,以及船東對市場前景的謹慎態度。新船的交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運力緊張的局面,但由於新船訂單不足,未來市場運力增長可能受到限制。
舊船拆解與船隊更新:為了適應環保法規和市場需求,船東加快了舊船拆解和船隊更新的步伐。同時,一些船東開始訂購更環保、更高效的新型滾裝船,如採用 LNG 動力的滾裝船,這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還能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滾裝船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由鋼鐵、有色金屬、造船業以及船舶配套設備等行業構成,上遊行業為滾裝船行業提供必要且必須的支撐;行業下游主要服務於汽車、重型機械與設備、鐵路機車與公共車輛及其他特種貨物等領域。
綠色環保趨勢:隨著全球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滾裝船市場朝著綠色環保方向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船東選擇建造或改裝使用清潔能源的滾裝船,如 LNG 雙燃料滾裝船、氨燃料滾裝船等。例如,禮諾航運的 「極光級」 系列 9100CEU 雙燃料滾裝船,搭載了先進技術,能夠使用 LNG、生物燃料和低硫油運行,與傳統燃油船舶相比,顯著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預計未來幾年,綠色環保型滾裝船將在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
智能化發展趨勢:智能化技術在滾裝船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推進。通過安裝智能傳感器、自動化控制系統等設備,滾裝船能夠實現更高效的運營管理,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一些滾裝船配備了智能系固系統,能夠實時監測貨物的系固狀態,確保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智能化發展將提升滾裝船的整體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是未來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市場競爭加劇:隨著滾裝船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進入市場,導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進入者通過低價策略爭奪市場份額,使得運費率面臨下行壓力。同時,傳統船東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船東需要不斷優化運營成本,提升服務質量,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法規政策變化:航運行業受到眾多法規政策的約束,滾裝船市場也不例外。環保法規的不斷升級,如國際海事組織(IMO)對船舶碳排放的嚴格要求,使得船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船舶改造或更新,以滿足法規要求。此外,貿易政策的變化,如關稅調整、貿易壁壘等,也會對滾裝船運輸需求產生影響,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船東需要密切關注法規政策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潛在風險。
綜上所述,2025年滾裝船市場在規模上有一定增長,需求端受汽車產業等因素推動,供給端新船訂單有限但舊船拆解與更新在進行,同時市場呈現綠色環保和智能化趨勢,不過也面臨競爭加劇與法規政策變化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