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市場動態與產業焦點綜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航天航空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今日國內資本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航天航空板塊逆勢走強。伴隨長春國際航空展開幕及空軍開放活動的密集展示,相關領域投資熱度顯著提升。數據顯示,核心標的公司股價普漲,行業ETF盤中溢價凸顯資金關注度,同時新型裝備首秀引發市場對技術突破與產業前景的深度討論。
截至今日,航天航空板塊呈現高景氣特徵。資本市場表現方面,國睿科技漲停,中航沈飛、中航成飛漲幅超5%,洪都航空、航宇科技等跟漲顯著。航天航空ETF(代碼159208)早盤即錄得2%以上漲幅,其追蹤的行業指數覆蓋衛星網際網路、大飛機製造及低空經濟等領域,凸顯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吸引力。
今日開幕的長春航空展上,空中展示規模達16型飛機,包括首次亮相東北地區的空警-500預警機、轟-6戰略轟炸機,以及空降兵傘降投送系統。這一數據印證了我國航天航空裝備體系化建設成果,同時為產業技術轉化提供直觀觀察窗口。
當前產業增長呈現"軍用升級+民用突破"的雙重動能。軍工領域,"十四五"機械化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智能化與無人化進程加速,主機廠訂單韌性凸顯;民用領域,國產大飛機C919批量交付、低空經濟政策落地等催化產業鏈擴張。數據顯示,航空裝備需求在國防開支占比持續提升,同時商用航空市場年複合增長率超預期,形成"內需+外貿"的雙增長極。
國際局勢變化推動軍貿出口進入新階段,我國戰機、無人機系統已實現多國訂單突破,成為產業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支點。
行業研究顯示,衛星網際網路組網進程加速,低軌星座建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大飛機供應鏈國產化率提升至65%以上,航發、機載系統等關鍵環節實現自主突破。在智能化方向,無人機協同作戰體系、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數據持續刷新行業標準,推動"航天+航空"技術融合向深水區邁進。
綜合當前發展態勢與政策導向,未來五年將呈現三大特徵:
1. 裝備疊代加速:六代機預研、高超聲速武器列裝等項目驅動主機廠訂單放量;
2. 民品商業化爆發:低空開放政策帶動通航飛機需求年增18%,電動垂直起降(eVTOL)技術進入工程化階段;
3. 全球市場滲透:軍貿出口規模預計突破千億美元,形成與歐美並駕的技術競爭格局。
錨定戰略機遇期的產業價值重構
2025年作為"十四五"收官之年,航天航空產業通過裝備首秀、資本活躍及政策落地,已清晰勾勒出"技術引領+市場擴容"的發展圖景。從今日長春展會上空划過的戰機編隊到資本市場對行業ETF的持續溢價,無不印證著這一領域在國家安全與經濟轉型中的核心地位。隨著技術轉化效率提升和全球化布局深化,航天航空產業正加速邁向萬億級規模的戰略新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