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螺紋鋼作為混凝土結構的「鋼筋鐵骨」,以其高強度、高韌性、易加工等特性,成為現代建築和基礎設施的核心材料,以下是2025年螺紋鋼行業現狀分析。
《2025-2030年中國螺紋鋼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國螺紋鋼產量約5502.3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4.8%,但降幅較2024年收窄13.6個百分點。分階段看,1-2月和5-6月產量同比減少,3-4月因長流程鋼廠利潤改善出現階段性增量,短流程電爐鋼廠產量僅小幅上升。進入三季度,產量波動加劇:截至9月18日當周,全國螺紋鋼產量降至206.45萬噸,較前一周減少5.48萬噸,降幅2.59%,連續三周下降
國際四大礦山通過長協定價、指數定價等方式掌握話語權,國內鋼廠議價能力較弱。例如,2025年鐵礦石價格上漲曾導致螺紋鋼成本增加200元/噸,壓縮鋼廠利潤空間。為破解這一困局,中國鋼企通過參股海外礦山(如寶武集團入股西芒杜項目)、發展廢鋼循環利用等方式提升資源掌控力。
截至2025年6月,全國重點鋼企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達92%,顆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濃度較改造前分別下降85%和90%。這一改造雖增加鋼廠環保投入,但通過政策補貼和碳交易收益,部分企業實現環保成本內部化。
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政策性住房建設成為需求新增長點。2025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涉及螺紋鋼需求約800萬噸。基建投資則聚焦「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重大工程),2025年1-6月,水利管理業投資同比增長15.6%,拉動螺紋鋼需求。
中國螺紋鋼產能呈現顯著的地域集中特徵。華北地區作為最大生產基地,占全國總產量40%以上。河北、山西等省份依託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和成熟的產業基礎,形成以邯鄲、唐山為核心的產業集群。華東地區的江蘇、山東兩省產量占全國25%,常州、日照等地成為區域生產中心。其中,江蘇省螺紋鋼使用量達3800萬噸,居全國首位。華南地區的廣東省以2900萬噸的消費量位列第三,廣州、湛江等港口城市成為進口原料和成品輸出的樞紐。
螺紋鋼行業現狀分析指出,作為螺紋鋼最大消費領域,基建投資持續發力。202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7%。交通、能源、水利等傳統基建項目,以及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領域,共同拉動需求。例如,"十四五"期間全國綠色建築面積將達45億平方米,裝配式建築占比超30%,推動高強度螺紋鋼需求顯著提升。
在"雙碳"目標約束下,行業加速淘汰落後產能。2025年上半年,全國高爐開工率維持在83.89%的近五年高位,但日均鐵水產量同比下降0.69%,顯示產能釋放趨於理性。同時,電爐鋼占比從2020年的10%提升至2025年的18%,短流程工藝成為產能調節的重要手段。
總之,中國螺紋鋼行業產量呈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波動加劇"的特徵。在基建投資和綠色轉型的雙重驅動下,產量規模有望穩步擴大,但房地產下行和環保約束將制約增長幅度。未來,行業將通過智能製造升級、綠色工藝推廣和產能區域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