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能源 資訊詳情
2025年全球儲能產業格局重塑:政策驅動與市場競合中的行業新圖景
 儲能 2025-09-24 13:07:13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2025年的儲能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國際市場需求持續擴張,技術路線競爭白熱化,貿易壁壘與標準差異交織疊加。中國儲能企業通過產業鏈協同出海、技術創新突破及區域生態建設,在海外市場開闢差異化路徑。粵港澳大灣區依託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政策支持,已成為全球儲能創新高地,為行業提供可複製的「成套出海」範本。

  一、2025年全球儲能市場格局演變與政策驅動機制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國際能源署預測顯示,到2026年全球儲能裝機容量將突破270GW,其中新興市場增速顯著高於傳統區域。歐美國家通過碳關稅和本地化生產要求設置貿易壁壘,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則以稅收減免吸引產業鏈投資。中國政策層面加速布局,廣東省已發布「1+N+N」產業政策包,涵蓋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及資金支持,並設立50億元新型儲能投資基金,重點投向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前沿領域。

  在競爭格局中,頭部企業通過技術疊代與生態協同鞏固優勢:某電芯廠商聯合系統集成商打造「全場景儲能電池」研發模式;某EPC服務商依託大灣區供應鏈網絡,在非洲承建了全球最大單體獨立儲能項目之一——南非紅沙153MW/612MWh儲能系統。

  二、中國儲能企業出海路徑創新:從單一輸出到生態協同的轉變

  面對海外市場標準差異與低價競爭風險,中國企業探索「間接出海」模式,即通過向國際頭部客戶提供核心材料與器件,藉助其渠道快速切入目標市場。例如某大灣區企業以電芯供應能力為支點,聯動系統集成商與EPC服務商,形成覆蓋規劃、設計到運維的全鏈條服務能力,實現從「部件輸出」向「解決方案輸出」的升級。

  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和液流電池成為重點突破方向。廣東省2024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50萬千瓦,同比增長114%,產業鏈企業利潤總額超182億元,驗證了多技術路徑並行發展的可行性。同時,「平台+生態」模式推動創新鏈、資金鍊與人才鏈深度融合,如某聯盟通過整合檢測認證、中試孵化等資源,加速技術成果向市場供給轉化。

  三、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全球儲能產業生態圈的實踐與啟示

  作為全國首個實現「網地一體」虛擬電廠管理平台落地的區域,大灣區以政策創新為引領,搭建起貫通研發到應用的全鏈條體系:

  截至2024年,大灣區新型儲能產業鏈項目總投資超3400億元,達產後年產值預計突破7000億元,其「標準引領+生態協同」的發展路徑正成為行業標杆。

  展望

  2025年的全球儲能產業競爭已進入深水區,政策導向、技術疊代與區域協同成為決勝關鍵。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既要規避低價內耗風險,也要藉助大灣區的產業生態優勢,在標準輸出、系統集成及長期服務中建立差異化競爭力。隨著固態電池等關鍵技術的商業化落地,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進一步開拓,中國儲能產業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引領的跨越,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儲能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