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現代化進程加速,中藥飲片作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重要載體,其質量監管和技術升級成為行業關注焦點。據國家藥監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已達1768家,市場規模突破3500億元。在此背景下,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北街市場監管所近期開展的專項檢查行動,為規範市場秩序、保障用藥安全提供了重要實踐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中藥飲片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本次專項檢查覆蓋醫療機構、零售藥店及中醫診所等12家經營使用單位,聚焦進貨渠道合規性、倉儲環境標準化和處方管理規範化。執法人員重點核查了企業是否建立完善的供應商審核機制,要求所有採購需追溯至具備GMP認證的生產企業。數據顯示,此次行動發現部分單位存在中藥飲片未按溫濕度要求存放的問題,反映出行業在倉儲技術應用上的短板。
針對檢查中暴露的溫濕度記錄不全等隱患,監管部門強調重點企業需強化智能倉儲系統建設。目前行業內領先企業已採用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庫房環境,結合AI圖像識別技術實現飲片蟲蛀霉變預警。例如,某頭部企業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了從種植、炮製到銷售的全程溯源體系,有效提升了質量控制精度。
截至當前檢查階段,北街市場監管所已督促相關單位完成整改,並將持續加大飛行檢查頻次。數據顯示,通過此次行動,區域內中藥飲片抽檢合格率從2023年的89.7%提升至94.5%,顯現出嚴格監管對質量的正向推動作用。未來監管部門將聯合行業協會建立"重點企業示範+技術標準共享"機制,推廣智能養護、微波滅菌等先進工藝。
來看,本次專項檢查既體現了地方政府對中藥飲片質量安全的重視,也折射出行業在標準化建設中的進步空間。隨著2025年《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全面實施,重點企業需加快技術疊代步伐,在保障傳統炮製技藝的同時引入數位化管理工具。監管部門通過常態化監督與創新技術支持相結合的方式,將持續為公眾用藥安全構築堅實屏障,推動中藥飲片產業向高質量發展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