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水產養殖需求持續攀升,飼料行業在技術革新與市場拓展的雙重驅動下正迎來關鍵轉折。作為農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飼料生產與供應的全球化布局已成為企業搶占戰略高地的重要路徑。在這一背景下,東南亞市場憑藉其氣候優勢與養殖潛力,成為國際飼料企業競相布局的焦點區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飼料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10月,某飼料集團在越南永隆省啟動海外戰略首站——越南粵海飼料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該企業通過前期精準市場調研,一期項目已實現年產10萬噸魚蝦飼料的產能,未來規劃擴建至20萬噸。這一舉措不僅填補了當地高端水產飼料市場的空白,更標誌著東南亞飼料產業迎來規模化升級。數據顯示,越南水產養殖年均適宜期超過300天,可養殖品種超300種,其中巴沙魚年產量占全球70%以上(約200萬噸),南美白對蝦年產量達80萬噸,為飼料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通過"三高三低,四重保障"技術體系,該企業針對不同養殖場景開發出多款高附加值飼料產品。在蝦料領域,其產品實現高位池南美白對蝦畝產超1萬斤、餌料係數低至1.1;斑節對蝦畝產突破5000斤,餌料係數控制在1.65以內。針對魚類養殖,加州鱸料可將料比控制在1.1-1.15區間,生魚、金鯧魚、石斑魚等飼料產品亦展現出顯著的增產效果。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養殖端的經濟效益,更推動了東南亞地區水產養殖的標準化進程。
在同期舉辦的共富招商會上,企業與多國客商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累計訂單量達80600噸,現場交付定金的客戶訂購量突破22800噸。通過制定靈活的促銷政策與本土化服務策略,企業快速建立區域市場影響力。活動還通過抽獎環節送出多台摩托車、智慧型手機等禮品,進一步激發了養殖戶與經銷商的合作熱情。這種"技術+服務+渠道"的立體化運營模式,為東南亞飼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範本。
此次越南項目的成功落地,標誌著飼料行業從單一產品輸出向全產業鏈協同的轉型。企業通過本地化生產降低物流成本,同時依託越南輻射印度、柬埔寨等周邊市場,形成區域供應網絡。未來,隨著東南亞各國養殖規模化進程加速,飼料企業將在原料採購、技術研發、市場服務等環節持續發力,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提質增效。
來看,2025年的飼料行業正經歷從傳統製造向技術驅動的深刻變革。越南市場的戰略布局不僅體現了企業對東南亞養殖潛力的精準把握,更折射出全球飼料產業資源整合與技術升級的必然趨勢。隨著更多企業加碼海外投資,飼料產業的全球化競爭將更加聚焦於技術創新、成本控制與生態協同,最終實現養殖端、飼料端與消費端的多方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