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水處理 資訊詳情
中國海水淡化市場招外企分羹
 海水淡化 2011-01-01 14:13:23

    中國為領先海水淡化產業不惜遭受損失 斥資26億元、高高聳立在海邊的天津北疆發電和海水淡化廠是一個科技奇蹟:超高溫、低污染的燃煤發電機組與以色列先進設備相結合,用電廠餘熱將海水蒸餾為淡水。但其中有個問題:淡水成本為售價的兩倍。

  該廠總經理表示:「我們是國企,這是我們的社會責任。」這在其他地方可能是荒謬的經濟行為,在中國則是經濟策略。正如在太陽能和風電產業,中國政府決心成為又一種新興環保產業的強者:向全世界提供淡水。

  中國希望發展國內海水淡化產業的理由很多。2030年中國的水需求有望增加63%,比世界其他地區的增幅都大。華北長期缺水,京津等快速擴張的城市為滿足需求已轉向昂貴的再循環和節水項目。

    正如外企為確保在新興風能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蜂擁而至,在華從事海水淡化產業的外國公司不勝枚舉。與北京市政府結成夥伴關係的挪威阿科凌公司,正研究將生產設施從歐洲遷到中國的事宜。儘管某些外國投資者曾聲稱中國夥伴盜用其技術,但阿科凌的負責人認為,他們能在中國成為不喪失產品控制權的研發和生產商。

  有些人認為,滿足中國的饑渴或許有利於實現更大目標。到2020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場將超過當前的4倍,每年達500億美元。此外,日益先進的相關膜技術還能應用於污水處理、治污和其他許多前沿領域。被外國生產商遠遠落在後面的中國正大力發展本國技術。

  阿科凌公司董事長伯恩特·奧斯薩斯說:「通過降低我們的設備所有權、與中國國有企業組成合作夥伴並將生產線從歐洲遷到中國,技術實際上已是中國的了,」他說,「但我依然是所有者。我仍擁有屬於我個人的一塊蛋糕。我正在將蛋糕做大。」

  這的確是一個大蛋糕。「大型海水淡化項目集中分布在華東沿海地區,」美國ERI公司總裁托馬斯·魯尼表示。「我們擁有業內最先進的技術。讓我們開心的是中國喜歡採用這些技術。我們認為中國有可能成為又一個龐大的海水淡化市場。我寧願在中國為中國發展技術,並採取更加開放的措施而非玩神秘遊戲。」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海水淡化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