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五金管件 資訊詳情
國內五金工具數量多但無優勢
 五金工具 2012-01-02 15:11:48

  在步入改革開放年代,工具行業沒有看到我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創新的業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特別是,當代席捲全球的科技革命,正在對傳統製造業包括工具行業帶來巨大的衝擊和變革的壓力,致使五金全行業結構調整緩慢,整體服務水平停滯不前,和現代製造業對工具行業的需求之間脫節日益嚴重,造成工具行業最終陷入今天的困境。

  計劃經濟時代,各行各業在發展上都有一點數量擴張的傾向,但工具行業表現得更為突出。至80年代末,工具行業100多家重點骨幹企業和定點企業組成的基本隊伍,已經形成了年產高速鋼刀具3億件、量具1000多萬件的能力,數量躍居世界首位。

  而與此同時,我們近鄰的刀具製造大國日本,高速鋼刀具的年產量只達到1.2億件的歷史最高紀錄,此後由於製造業升級,標準刀具需求減少,產量逐漸降到9000萬件的水平。

  我國製造業規模不及日本,但工具產量卻3倍於日本,顯然已經達到過分膨脹的危險區域。

  最近5年間,工具價格一再下調。有的企業甚至下調40%-50%,全國銷量也只達到2億件左右,可見生產過量罪魁禍首。更為嚴重的是,在80年代中後期,由於對市場前景的樂觀估計,我國的工具骨幹重點企業不僅自身不斷擴展,而且還培育了一大批聯營廠,以增加生產能力。

  後來這些聯營企業多數脫離母廠獨立發展,加上一些國企職工自行「下海」辦廠,構成了我國第一批工具民營、鄉鎮企業。這些企業在機制上比較靈活,也不存在國有企業的種種歷史包袱,本來有可能成為工具行業改革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但遺憾的是,由於受到人才、技術、裝備、管理水平以致觀念上的種種限制,這些企業多數走的仍然是一條數量擴張型的老路,而且愈演愈烈,短短10年,總量猛增到10億件,品種集中在麻花鑽、建工鑽、木工成套工具、卡尺等低檔產品方面。

  雖然數量很大,但銷售額僅占國內市場總值的30%左右。雖然由於品牌、質量方面的原因,這些產品在國內外都沒有進入正規製造業的工具銷售系統,但在我國工具出口市場上已經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五金工具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