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等理財工具正在鼓動著一群屌絲用戶開始一場理財逆襲。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理財APP逐漸呈現出豐富的業態,從記帳軟體邁向信用卡軟體。
信用卡之「輕與重」
「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有不少用戶是有多張信用卡的。這些信用卡的帳單,很多存在郵箱中,用戶管理起來其實是不便的,去手動記帳比較麻煩,且不能保證還款金額的準確性。」挖財聯合創始人全雲峰告訴騰訊科技,針對用戶的這一需求,今年春節後做了一款基於信用卡信息管理的APP。
輕量級的信用卡APP,如挖財信用卡管家、卡牛(Android版本)能通過掃描銀行的帳單簡訊,分析信用卡資金流入流出情況,也可以通過綁定郵箱,幫用戶解析帳單。其次用戶可以通過綁定信用卡還款。再次增添一些輕量級的小工具,如免息排行榜、分期還款計算器、周邊網點查詢、手機銀行快速撥號等。
還有剛上線兩個月的融360,針對用戶辦卡需求,推出雙生APP——「我要辦卡」針對用戶,「我要接單」針對銀行辦卡經理。只有用戶發出申請需求、提交材料,受理方銀行辦卡經理就會響應。
重量級的信用卡APP,如51信用卡管家。從帳單解析、消費行為分析,到信用卡優惠信息管理、辦卡服務等,一應俱全。對用戶來說,手機銀行所不具備管理關聯跨行帳戶資金動態信息的痛點,被這些第三方信用卡APP們都抓到了。
除了功能性外,信用卡APP的安全性也一樣考驗著產品設計者的思路。騰訊科技了解到,當銀行向用戶發信用卡帳單(簡訊、郵件)時,實則已經對關鍵信息做了一道把關,那麼信用卡APP要做的便是把用戶的隱私數據給做保密處理。
卡牛創始人谷風談到一個思路:與其說提高隱私數據的安全性,不如說是提高惡意攻擊者的破解成本。谷風談到,目前卡牛的作法是通過降低靜態數據的精準性、提高動態數據的複雜性,來增加攻擊者的成本。
「要知道,用戶在現實中的身份,與在網際網路中的身份對應起來需要很多緯度,銀行帳戶是最重要的一環,但我們能做的,是隔離兩個身份之間的靜態關聯信息。」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將數據源與數據傳輸做動態加密,惡意攻擊者要攻擊,成本太高。
融360則更重視線下信息核實,由於銀行信用卡從業人員流動性很大,融360會要求辦卡經理每個月固定時間發用公司郵箱發一封郵件,用來核實是否還在職。
切入網際網路金融入口戰
功能的專業性與安全性固然是保證用戶放心使用的標準。然而從以上幾款信用卡APP的主打功能,也可以一窺各家今後的發展路數。
51信用卡現在做的是網際網路金融入口級應用。信用卡信息導入、消費行為分析、優惠信息管理、辦卡、記帳、還款等都是高頻率使用需求,組合起來便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入口。在這個入口之上,51信用卡下一步便是做貸款對接服務,或是基金產品推廣。
融360信用卡產品經理向騰訊科技表示,目前「我要辦卡」的用戶,有近40%是從貸款搜索產品導入的,下一步則是完善產品功能。信用卡APP需要發現用戶使用信用卡的一些高頻率行為,畢竟辦卡只是用戶使用信用卡的第一步。
「我始終認為拿別人的錢,不是理想的商業模式。」卡牛創始人谷風談到,做的產品與金融交易越近,離激烈的競爭越近,也會給自己找麻煩,也就離激烈競爭越近。「現在要是拿支付牌照很容易,但也會加劇與銀行對壘。」
在谷風看來,現在中國大部分對金融知識、金融工具的理解能力不如歐美用戶,這蘊含著長遠的市場潛力。
「資產有很多種類型:股票、基金、黃金等等,以往只有淨資產在300萬元以上的人有資格讓理財經理去打點,做資產配置。但50萬元以下的用戶,銀行是不會做精細化服務的,而這群用戶對資產管理也缺乏專業度。」谷風認為,如今中國利率市場化是未來中國金融創新的政策紅利,現在就是要看準時機的時候。
要知道,信用卡一直是銀行盈利的業務之一,要分食這塊蛋糕,除了做產品,也要看銀行的態度。
或許這麼看,就愈發明白了理財類APP未來會是怎樣的狀態:在中國金融體制沒有出現結構性改革情況下,與傳統銀行始終將是乙方與甲方的關係。
唯一不同的是,信用卡、理財類APP深諳一點:用戶需要什麼,他們能最快響應並付之於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