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記者了解:手工製作的小磨油脂一度在國內消費者中頗受推崇,而且被冠以「小磨香油」、「小磨菜油」等。但現實中,由於大量進口轉基因油脂的湧入,這些非轉基因菜油要保持純淨已經不易。
目前,進口轉基因菜籽油價格與國產托市菜油存在每噸1000元左右的差價,記者在四川、湖南調查發現,不少菜籽托市收購企業行走在法律法規的邊緣地帶,大量使用進口菜油冒充國產菜油流入國儲庫,造成出庫的國儲菜籽油被轉基因菜油「污染」,讓企業從國儲庫購買菜油而生產出的小包裝菜籽油,難以再標稱「非轉基因菜油」。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既代儲國儲油脂,自身也加工食用油。他們用混入轉基因菜油的國產菜油生產所謂的「非轉基因」小包裝菜籽油,非法牟利。而眾多消費者並不具備辨別和檢測的條件,如何能辨真偽?
差價的誘惑
此前有報導稱,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購委託企業,利用進口的低價菜油冒充國產菜油,抵充托市收購任務。中儲糧曾表示派出3個調查組到上述三地調查。
2013年,國家啟動油菜籽托市收購政策,油菜籽收購量為500萬噸,折合菜籽油166.7萬噸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業向媒體反映,由於每噸進口轉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國產非轉基因菜籽、菜油分別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賦予托市收購資格的委託企業,利用進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國產菜油上交國儲庫,從中賺取差價。
東方艾格油脂行業分析師常桂先告訴記者,目前,國產大宗菜籽油市場價約為8820元/噸,進口轉基因菜籽油到岸後的成本價在7928元/噸,二者市場價差在900元/噸左右。而2013年國家托市收購的菜籽折油價格在10400元/噸,與進口菜油價差2400多元/噸,這對企業來說誘惑實在很大。
據相關部門調查,委託加工企業拿到托市指標後,會直接進口菜籽和菜油,或者到市場上購買進口菜油來頂替托市收購菜籽折油量。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這樣的作假已經成為油菜籽行業的「公開秘密」。
隱形的「污染」
大量進口的轉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規企業用來生產小包裝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國儲庫,混入國產非轉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
相關監管部門告訴記者,即使明知道企業作假並前往調查,但企業可能手續完備;除非對菜籽油進行轉基因檢測,否則往往查不出漏洞和破綻。
中儲糧:已清退1400多噸
對於相關報導,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10月28日證實,2013年8月,中儲糧成立了3個專項檢查組,分赴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產區開展檢查,共發現3個方面問題,涉及企業16家。其中,違反收購政策,將進口菜籽油摻入臨儲庫存的企業2家,湖北一家企業摻入994噸進口菜籽油,湖南一家企業摻入483噸,兩家企業均為委託收儲企業。目前,上述兩家企業涉及的菜籽油已全部退出臨儲庫存,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也對其進行了處罰。中儲糧總公司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對涉及中儲糧直屬企業的違紀違規行為,將依規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