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兩孩」政策出台,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需求不斷增大,在當前價格、原料、技術、標準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困擾中國乳業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重建消費者信心。當前國產乳業發展形勢嚴峻,最嚴乳業標準正在打造。
2016年國產奶粉與洋奶粉之間的爭奪不可避免。北京三元、上海光明、黑龍江完達山等行業大佬集體加盟的乳業「國家隊」,正在打造最嚴乳業標準。
4月21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2016年主席聯席會暨農墾乳業發展峰會在哈爾濱召開,會議發布了《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該質量標準中發現,與我國現行的標準相比,菌落總數調整到與歐美標準一致,從每毫升200萬CFU以下調整到了每毫升10萬CFU以下,並將我國現行標準中沒有的、反映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體細胞數首次納入進來,標準為每毫升40萬個以下,高於美國的國家標準。
「由於乳製品安全事件頻發,近年來國民對國產乳製品的消費量一直沒有明顯的增加。」一位與會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造生鮮乳標準的目的是為生產更多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生鮮乳,提振國人對國產乳製品的信心,也是奶業供給側改革」。
中國農墾乳業聯盟是一個集合了全國奶牛養殖精英、乳品企業、科研院所的產業聯盟,運作方式是政府指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更多最新乳業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乳業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乳業聯盟集合了上海光明、北京三元、黑龍江完達山、重慶中墾乳業、新疆西域春、首農畜牧、天津嘉立荷等一批「重量級」奶牛養殖與牛奶生產企業。
按照乳業聯盟制定的「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主要指標」,菌落總數每毫升要小於10萬CFU,體細胞數小於40萬個。
「這個標準不但大大嚴格於國標,可謂是國家最高的生鮮乳質量標準體系,而且從國際上看都是最嚴格的,比如美國標準對體細胞數要求是每毫升小於75萬個,聯盟標準是40萬個,國標要求每毫升菌落總數小於200萬CFU,聯盟標準是10萬。」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勝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除了更嚴格的菌落總數指標、體細胞數指標,乳業聯盟還對乳蛋白率做出了規定:相比2010國家生乳標準的2.8%,乳業聯盟將乳蛋白率提高到3.0%,而這個指標目前已經達到了國際生鮮乳的優質標準。
「這個乳蛋白率的提出,是基於國內規模化牧場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奶牛品種、飼料組成、飼養管理水平都已有了很大提高,」一位與會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標準提高乳蛋白率指標,對於我國奶源質量的提升,彌補過去我國在生鮮乳質量指標方面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
李勝利說,「形容一下,3.0的乳蛋白率就相當於考試到了80分以上,就是一個比較優良的標準。」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最嚴格標準的提出背景,正是嚴峻的國內乳業生存生態。
中國農墾乳業聯盟主席馮艷秋介紹,從國內外經濟形勢、資源稟賦、生產技術水平、宏觀調控、市場監管、消費信心等因素分析,當前我國奶業的發展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奶業形勢非常嚴峻。
「由於我國生鮮原料乳的生產成本與很多奶業已開發國家相比一直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優勢,從而導致部分加工企業選擇低價進口工業奶粉做原料替代生鮮乳生產各類乳製品,尤其是還原奶。」馮艷秋說,「這嚴重製約了上游奶牛養殖業的發展,一些規模化、標準化奶牛場生產的優質生鮮乳價格持續下跌,甚至因無法出售而倒掉或加工成奶粉暫時儲存起來,良種奶牛也因無力飼養而被宰殺,很多牧場正常的生產難以為繼,中國乳業的根基岌岌可危。」
「從消費環節看,由於消費者對牛奶營養價值的認識不足又缺乏科學選擇的知識,出現了盲目消費的現象,如對超長保質期進口常溫奶的消費崇拜,實際上這種奶的營養成分並不如國內同類常溫奶。」馮艷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綜合來看,所以當前中國奶業呈現一種較為嚴峻的生態,亟須高標準提振消費信心,提振產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