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資訊詳情
文化傳媒類眾籌高速增長 眾籌融資模式或被廣泛應用
 文化傳媒 2016-01-01 09:51:32

  2015年文化傳媒行業披露併購規模176.4億美元,披露併購案例276起,較2014年分別增長64.15%和16.95%。其中,包括影視、遊戲、數字營銷、VR等多個子行業均呈現出較高的熱度。但從2016年截至5月初的數據觀察來看,整體併購市場的金額有所下降。

  在此前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四眾」支撐體系,明確「以眾籌促融資」,眾籌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雙創」戰略的重要支撐,而2016年眾籌繼續成為文化傳媒投融資的風口。

文化傳媒


  文化傳媒類眾籌高速增長

  2015年以來,文化傳媒領域眾籌熱潮迭起。據新元文智—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數據平台的不完全統計顯示,2015年國內共完成文化傳媒類眾籌1940起,募資總規模約9.58億元。單就募資額度而言,9.58億元的募資盤子與A股上市公司動輒數億元的併購難以同日而語,但從發展態勢來看,無論是股權眾籌抑或回報類眾籌都處於高速增長區間,尤其是股權眾籌融資模式作為2015年迅速崛起的「黑馬」,成了吸納小額社會資本進入文化傳媒投融資領域的重要入口,在國家大力鼓勵創業創新的大背景下,眾籌模式為一些文化創意項目和自媒體項目的發展早期提供了難得的啟動資金,為這些項目伴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而逐步成長壯大,繼而登陸新三板、創業板等融資平台創造了可能。

  同時,高達1792次的融資項目數也表明這一領域的融資活躍度相當高,通過眾籌這一微金融模式可以有效激活散落的休眠的各種資源,有助於促發新的文化創造力和生產力。

  目前文化傳媒領域的眾籌涵蓋了文創作品預售眾籌、影視眾籌、出版眾籌、新聞眾籌、遊戲眾籌等多個細分領域,每一細分領域的眾籌依據標的物的屬性特點已各自衍生出不同的眾籌方案和回報體系。

  眾籌融資模式或被廣泛應用

  首先,以利益聯結強化社會關係聯結,有助於激活閒散社會資源。就本質而言,眾籌以基於契約的利益聯結和回報機制強化和激活了原有的社會關係網絡,這種微金融領域的創新正與現代傳播技術的飛速變革一起對當代社會聯結機制進行重塑。尤其是在股權眾籌模式之下,原本不熟悉的人可以通過眾籌股份和相關權益的約定打造股東團隊,股東之間的信用背書和信用疊加進而形成社群化組織資源,而基於契約的眾籌利益聯結反過來又可以把原來的弱關係轉化成為面向同一利益目標的強關係,以發展的合力激活附著在每一位眾籌參與個體背後的能量與資源。

  其次,以眾籌凝聚社群,促發新型的文化消費需求。當代社會,網絡已經細緻綿密地滲透到人的各種生產和生活場景之中,進而重塑人群聯結,形成了各種高度人格化的社群,社會需求呈現出鮮明的結構性變遷特徵,基於線上線下的社群交往需求取代過去單次單品的個體消費性需求成為新的需求衍生點,而以眾籌為手段強化社群黏合本身亦會衍生出不少新興需求,這一點在文化傳媒領域尤其明顯。因此,對於眾籌的意義和價值,應置於共享經濟、社群經濟、消費金融崛起的大背景之下來審視。

  再次,「籌、投、貸」一體化運作有助於解決文化傳媒企業融資的核心痛點。文化傳媒類項目具有創新性強、成功難以複製和收入難以預估的特徵,傳統融資方式普遍不青睞這一領域,而且由於受眾疊代和公眾文化消費口味的快速變化,文化傳媒類項目從立項、生產到變現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同時,由於文化傳媒產品負載的意識形態屬性,在內容審查和播出、上線、公映環節還存在政策風險,為更好地分散項目早期的投資風險,在前期引入眾籌模式是一種可行的選擇,立足產品生產、分銷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和風險特徵,「籌、投、貸」一體的金融模式更適合文化傳媒類項目的催化與孵化。前期的眾籌不僅可以籌集資金、分攤風險,而且可以探測市場偏好程度、引入項目所需的外部資源、打造項目孵化合力。通過眾籌平台的檢驗,風投對項目可以有更為理性、全面的判斷,也有利於後續融資環節的安排。待後期產品完善或模式成熟,需要下游開發或規模化擴張時,銀行信貸資金再介入其中,這與銀行系統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風控體系也比較一致。經過前期的理論探討,相信未來這一模式會在文化傳媒領域被廣泛採用。

  潛在風險亦需引起重視

  首先,我國目前信用制度尚不健全,信息不對稱嚴重,投資者缺乏議價能力和監管途徑,欺詐現象屢有發生。眾籌目前並未納入央行徵信系統,項目發起人可以利用虛假信息進行圈錢。同時,股權眾籌對於領投人的資質規定也不明晰,若領投人與項目發起人共謀,則其他跟投者都面臨著前兩者的道德風險帶來損失的可能。此外,在資金監管層面的現實操作中都還存在漏洞。

  其次,眾籌平台盈利模式不清晰,生存艱難,影響項目運營推廣能力。我國眾籌市場尚處於培育階段,好的項目多朝優勢平台集中,優勢平台將眾籌作為其整體商業生態布局的一環可以有自身的資源補償機制,而普通的眾籌平台資金不足、運營能力欠缺,影響其對項目的運營推廣和後續跟進能力。此外,如果盡職調查、風險控制等環節著力不夠,後面潛在的風險自然倍增。

  再次,文化傳媒類項目本身市場風險就偏大,加上一哄而上低水平重複,眾籌回報難以保障。文化傳媒類眾籌項目多屬小眾,在市場上缺乏明晰的定價參照系統,其估值往往隨意性比較大,而且市場處在不斷變化過程中,在項目發展不同階段可能面臨估值模型的整體疊代,尤其在消費升級周期和主流消費人群代際更迭期,前面贏得市場成功的產品或模式在新的節點上未必具備可複製性,加上某種類型化IP一旦成功,很快類似作品蜂擁而上帶來市場後期飽和,對IP價值的過度開發和公眾文化消費潮流熱點的快速轉移導致IP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眾籌回報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此外,文化傳媒產品的意識形態屬性與內容審查機制的存在,導致項目中途流產或不能播映的風險依然存在,這些也都令投資人權益和回報得不到有效保護。

  除此之外,文化傳媒類眾籌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尚需完善,各方參與者的素養和風控意識都有待提升。我國目前對眾籌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仍處在不斷完善之中,而文化傳媒類項目眾籌橫跨了內容業務監管和金融創新監管兩大領域,存在監管真空。2015年股權眾籌獲得長足發展,但股權投資本身是一個專業性和風險性都很高的領域,普通公眾並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和風控意識,在成功項目的示範效應帶動下盲目跟風進入,一旦中途或後期出現問題,處理不當就可能釀成輿情事件或公共事件。不僅是眾籌投資人,包括一哄而上的眾籌平台的運營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沒有足夠的能力對企業或項目的風險進行準確評估。

  近年來,文化傳媒板塊的投融資模式創新層出不窮,金融資本的湧入推動行業快速發展,整個文化傳媒板塊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優異。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文化傳媒板塊投融資的發展難以脫離中國資本市場整體發展階段和格局而獨善其身,2015年夏季以來,中國股市大幅震盪,上半年的一些高估值泡沫破裂,二級市場持續萎靡直接衝擊一級和一級半市場的資本運作,對於文化傳媒創投板塊的健康快速發展形成一定製約。文化傳媒產品受公眾文化消費偏好快速疊代的影響,在市場價值實現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其所負載的意識形態屬性特徵又面臨著內容審查和播出、公映環節的非市場風險。因此,我們不能為短期的繁榮而欣欣然,風險的綜合評估和防範應成為當下傳媒投資的關注重點。更多相關文化傳媒行業資訊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文化傳媒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文化傳媒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