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大數據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大數據納入十三五規劃,站上快速發展風口。我國大數據產業政策不斷利好,為加快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動大數據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工信部編制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國各地大數據產業布局加快,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2月14日,國內首個大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貴州省貴陽市成立。這對開展大數據標準化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進一步推進安全可信、統一規範、高效便捷的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
記者從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標委會將立足貴州,積極參與國家標準的研製工作,主動承擔國家標準的實驗驗證和試點示範,充分做好國家標準應用推廣等工作。
多地大數據相關建設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近期,貴陽、福州、西安等地均開展了與大數據相關的建設工作,以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信部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大數據產業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各相關上市公司也在謀篇布局,推動產業發展。
2月13日,福州濱海新城舉行多個大數據項目簽約儀式。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東南大數據產業園研發樓和浪潮、騰訊等20多家大數據相關項目將在福州長樂區文武砂鎮的數字產業園動工建設。福州方面表示,數字產業園是福建省大數據產業重點園區,是推進「數字福建」戰略的重要承載基地。
2月9日,「西安大數據小鎮項目」落戶西安滻灞生態區。西安大數據小鎮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將圍繞「大數據」的研發與應用,加速西安大數據產業聚集,壯大西安大數據產業發展。
全國首個跨區域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以加強頂層設計,打造大數據協同發展格局。到2017年年底,數據開放、產業對接框架基本形成,數據開放共享機制體制初步建立。到2018年年底,三地大數據發展將初步形成集群特色鮮明、協同效應顯著、資源配置優化的態勢。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大數據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各地將持續統籌布局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創新服務平台,建立大數據統計及發展評估體系,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繼續著力建設一批大數據產業集聚區。
工信部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塑造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之一。工信部將推動電信、能源、金融等行業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培育交叉融合的大數據應用新業態。業內人士表示,政策支持將推動公眾數據的開放與利用,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助力大數據產業鏈上下游發展。
專家認為,目前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大數據技術創新取得了明顯突破,大數據應用推進勢頭良好。此外,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推動著大數據服務模式創新,未來會培育數據即服務(DaaS)新模式和新業態。
在此背景下,相關公司加快拓展大數據產業,促進業績增長。
此外,首個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已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將由浪潮集團和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聯合共建。該實驗室針對大數據共享交換及交易流通不暢、標準不明、數據質量參差不齊、應用需求牽引不足等問題開展工作,為推動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構建大數據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