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在這樣時代新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生活方式等新概念、新政策相繼而生。以下對低碳生活發展前景分析。
迫於能源問題及人們生活環境的需要,"低碳經濟"一詞應運而生,發展低碳經濟既可以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又可以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的利用率。2017-2022年低碳環保產業孵化器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在當前城市發展中,低碳建築已經成為了極為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也是滿足當前環境保護以及能源節約需求的重要手段,基於這種城市低碳建築的構建應用來說,其雖然在現階段的城市發展中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關注,但是相應的發展狀況並不是特別理想,依然存在著較多的限制因素和問題。
全球經濟向著可持續的低碳經濟發展,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低碳產業,有必要制定低碳產業發展戰略。低碳技術將成為國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標誌。制定低碳技術戰略規劃,以及制定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近、中、長期的規劃,其內容包括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布局、低碳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低碳技術創新。我國儘快發展低碳產業,就必須增加資金投入來使低碳技術創新。低碳技術的捕集與封存技術的應用使減排行動降低30%成本。各國每年以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未來GDP5%~20%的損失,這種對低碳技術的資金投入產出顯著的經濟效益。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是一項具有大規模減排效應的技術。國家應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以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同時,促進已開發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增強低碳技術的國際引進吸收、消化利用和二次創新。
低碳經濟發展需要進行制度創新,消除制度障礙,推動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制定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以提供法律保障。如能源稅、碳稅制度等經濟政策。制定完善的碳排放貿易制度,促進碳貿易發展;強化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用的鼓勵政策。加快我國能源體制改革,推動能源結構、價格體系調整,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機制的運行,健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環境和制度創新。
煤、石油、天然氣是高碳能源,對大氣變暖影響極大,必須開發新能源,建立低碳能源產業。建立生物質能源,利用沼氣技術,發展沼氣產業;建立風能、水電能源產業;核能核電的發展;開發太陽能產業;潮汐能、地熱等能源都有待於進一步開發。
低碳經濟不但是在城市發展,而且也在農村發展。農村碳源碳匯對地球生態環境影響很大。我國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用能,鄉鎮企業等對能源消耗增加,CO2排放量也增加,對大氣溫室效應影響很大。而廣大農村的生態環境擁有森林、農作物等綠色植物,碳匯功能潛力很大。對農村碳源進行有效控制,發揮碳匯的作用,實現碳平衡,有利於低碳經濟的發展。
將低碳經濟的發展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的支出範疇,把低碳經濟發展資金作為財政的經常性支出,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制度保證,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低碳經濟發展投資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調動企業投資低碳經濟的積極性的政策,遏制環境惡化,不但通過國家財政支撐,而且可以通過市場防範、減排,調動企業投資低碳經濟的積極性,可以通過投資低碳項目在貸款額度、貸款利率、還貸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對低碳產業技術項目進行貼息等方式。
政府機關、科研院所以及企業都可以對本單位的員工進行低碳經濟的宣傳,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眾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創意活動和普及工作,從而引導公眾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公眾的環保意識,減少能源的浪費,使得節約能源和減少碳排放成為全民參與的實際行動內容。
綜上所述,對於城市低碳建築的發展來說,其必要性是極為突出的,相應的積極作用和價值也是多方面的,進而也就需要在今後城市發展中關注這種低碳建築的構建和推廣,促使其能夠不斷提升所占比例。結合當前城市低碳建築發展中存在的各類不良影響因素來說,更是需要進行有目的地優化和完善,通過創新施工技術、完善評價標準等手段促進其更好地發展,使之成為未來城市建築發展的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