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 內容詳情
白色污染現狀
 白色污染 2017-08-14 15:38:33

  白色污染是對廢塑料污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包裝袋、農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難於降解處理,給環境造成的污染。以下為白色污染現狀。

  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大量採用新技術新產品,如塑料溫室大棚生產、地膜覆蓋栽培和拱膜微膜雙層覆蓋技術,均要利用塑料薄膜;以及種子、肥料、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包裝袋,使用後未進行妥善的收集處理,遺留在土壤中,從而對土壤環境造成危害,我們把這種由塑料製品造成的土壤污染,叫做土壤白色污染。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塑料製品,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塑料製品,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塑料製品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膠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便是是農膜、塑膠袋和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我國從80年代農業生產開始使用薄膜,在增加農作物產量的同時,產生大量的廢舊農膜。90年代以來,各種塑膠袋和一次性餐具的廣泛使用,給顧客帶來很大的方便。由於一開始人們對廢塑料帶來的隱患缺乏認識,從而引發了新的環境問題。我國塑料產量增長很快,1992年塑料原料產量約370萬噸,成為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國之一。

  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相對應,中國也是世界上「白色污染」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目前年需各種快餐盒100億隻以上,方便杯等一次性水具200億隻,其他塑料包裝產品數十萬噸,單我國鐵路客車每年耗用白色餐盒約7億隻,在我國一些大城市的垃圾中,一次性塑料用具要占到垃圾重量的5%以上。數據表明,我國地膜覆蓋面積達500km2,每年每公傾耕層中農膜殘留量高達45kg,殘留的廢膜不溶解、不腐爛、阻礙水分的輸送和植物根系的增長,連續使用兩年以上麥田,每畝殘留農膜碎片6.9kg,小麥減產9%,連續使用5年的小麥田,每畝殘留農膜碎片達25kg小麥減產26%,傾入海洋中的塑料製品日積月累,對海洋生物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

  目前,我國開始從行政和技術兩個方面採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強管理。例如:社會上較為關注的鐵路兩側的「白色污染」問題,通過加強管理,己取得顯著改觀;二是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三是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塑料製品可以重複使用,可用於造紙、煉油、制漆、做建材等。廢塑料製品在進入垃圾堆前,進行分類回收,是提高廢塑料利用價值增加回收量的有效措施。在已開發國家,由於政府嚴格管理,市民己養成良好習慣,未出現過視覺污染。在技術方面,一是以紙代塑,二是採用可降解塑料。

  但是白色污染現狀治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業或個人的自覺性,應有強制性的措施。要調動人們回收、加工、利用廢舊塑料製品的積極性;需要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進一步加大管理措施的力度。新聞媒體缺少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生產、經營塑料製品的單位沒有責任感,沒有認識到自身履行的義務,沒有回收利用處置的思想及具體行動。

  總之,鑑於我國白色垃圾的污染狀況和存在的問題,應儘快完善管理機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建立環保監督、環衛管理體系,強制回收公眾參與的減廢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實現白色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白色污染相關研究報告
白色污染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