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發動機是船舶的主機,主要為船舶提供動力。國際貿易、航運需求放緩影響,全球船舶發動機受到一定的衝擊,2019全球產量約3350萬馬力,同比增長僅7.0%,以下是船舶發動機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德國、芬蘭、美國、日本等先進造船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了SCR系統的研發工作,實現了該系統的全自動化監控和管理。船舶發動機行業分析指出,Wrtsil、MAN公司、三菱重工、現代重工等企業已經推出了商用的發動機尾氣淨化裝置,並且實現批量化供貨。
船舶發動機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船舶發動機排放處理行業起步比較晚,大部分處於發展初期,無論是行業規模、企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與已開發國家有比較大的差距。中國大部分的船東和造船企業仍處於觀望狀態,下游需求還未全面打開。
細分產品方面:2019中國低速船舶發動機產量約579.1萬千瓦,占船舶發動機總產量的57.9%;而船用高速發動機由於在船舶領域應用較少,2019年產量約79.9萬千瓦,市場占比由2012年的26.7%下降至8.0%。
競爭格局方面:中國船舶發動機市場基本被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下屬企業壟斷。其中在船用低速發動機市場,滬東重機和大連船柴占據80%左右的市場份額;船用中速發動機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則由濰柴重機、中船動力和滬東重機占據。
目前,我國中速發動機在國際市場處領先地位,19年出口增速達73%。船舶發動機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韓、日、中擁有全球船舶發動機市場80%左右的份額。韓國在低速發動機市場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和日本在中速發動機市場處於領先地位。我國船舶發動機通過技術合作、專利或許可證引進及自主開發研製,在國內已經形成了較強的生產能力。2019年國內船舶發動機產量979.48萬千瓦,出口金額達到了1.6億美元,增速高達73%。
2020-2025年中國船舶發動機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日、韓關重件的國內配套率達到90%,主要進口電控系統。而我國關重件國內配套率僅為60%,需大量進口電控系統、燃油系統、增壓器、軸瓦、活塞環等關重零部件,而這些需要進口的產品,目前均由國外專業配套商巨頭集中控制技術和市場,國內企業在技術、市場和品牌等方面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以上便是船舶發動機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