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用紡織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但真正在我國起步確是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並不叫做產業用紡織品,而是被稱作產業用布。如今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也迎來了高速發展。以下是報告大廳小編整理的2016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在第十四章第二節提到:鼓勵紡織工業增加附加值,提高紡織工業技術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發展高技術、高性能、差別化、綠色環保纖維和再生纖維,擴大產業用紡織品、絲綢和非棉天然纖維的開發利用。
《產業機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2005年40號)將紡織工業列為鼓勵類行業。
《關於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2006】762號)指出:鼓勵採用高新技術的產業用特種紡織品生產。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2007年57號)將採用高新技術的產業用特種紡織生產行業列為鼓勵外商投資行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計劃(2009)》明確對產業用紡織品的指導意見,並鼓勵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中採用符合質檢要求的各類產業用紡織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計劃(2009)》指出: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後相結合。抓住對行業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新型材料、產業用紡織品、新型紡織機械等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結合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通過完善相關標準規範,存進產業用紡織品在水利、交通、建築、農業、環保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修正)》,《規劃》提出「突破高性能、高檔土工合成材料、醫療衛生用、過濾用、交通工具用、安全防護用等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技術的產業化研發,掌握一批自主原創的核心技術」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的研發重點;
《產業用紡織品「十二五」發展規劃(2012)》。《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契機,以滿足國民經濟相關領域需求為重點,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強自主創新,加強產需銜接,完善公共服務,注重環境友好,大力提升產業用紡織品關鍵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控制和高端產品設計應用水平,全面提高產業用紡織品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與相關領域健康協調發展。
《國家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重視產業用紡織品技術。突破功能性敷料、腎透析纖維材料、植入修復等醫用紡織材料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高防護性能紡織品和高智能感知的功能性材料及服裝。突破納米級非織造技術,加快多模頭紡粘熔噴、多功能整理、多層加工等複合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2016年是中國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的開局之年。如今,身處全球產業轉移浪潮中的中國紡織業,在政策的引導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十三五」期間,紡織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的地位不會變,但是基於比較成本層面的國際競爭優勢正在進一步轉換為產業鏈層面的國際化新優勢。因此,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對新時期紡織業有了新定位:「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並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紡織工業正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重點,開始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集約、由體量向質量跨越。『十二五』期間,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的纖維加工總量年均增長10.3%,有力推動了中國紡織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產業用紡織品消費需求增長將保持年均8%以上。
從發展方向看,未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著力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用紡織品、環境保護產業用紡織品、健康產業用紡織品、應急和公共安全產業用紡織品、「一帶一路」配套產業用紡織品及軍民融合相關產業用紡織品六大重點領域。更多行業信息可查閱2016-2021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