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動畫協會發布了《動畫產業報告2017》。報告顯示,2016 年日本動漫行業市場規模首次超過了 2 萬億日元。該協會分析稱,市場規模的擴大是受到了國外動漫熱潮和商業發展多元化的影響。下面進行動畫市場規模分析。
日本動畫協會以日本約 100 家動畫製作企業為對象,通過統計各企業在周邊、電視、電影和海外擴張等九大項目的營業額,總結出了每一年動漫相關產業的市場規模。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 年日本動漫行業市場規模較去年增長 1802 億日元,增幅達到 9.9%。從各類別來看,向海外出售版權(電視、電影、配樂等)成為了日本動漫行業最賺錢類別,去年各類版權銷售額就達到了 7676 億日元。其次就是動漫周邊產品,銷售額達 5627 億日元。
中國動漫已經從單純模仿做到了獨立原創,並且打破了「動漫只是低齡喜好」的陳舊思路,拓展了作品的內容構思,努力做到擴大了自己的面向群體。國內動漫產業發展日漸迅猛,2011年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為621.72億元,2012年為759.94億元。2013年中國動漫產業規模為870.85億元,2014年總值超過1000億元,2015年行業總產值在1200億元左右。
從世界範圍來看,無論是美漫還是日漫市場,下游衍生品都給市場帶來了巨額利潤,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變現功能。以迪斯尼為例,衍生品、主題公園等業務占據IP 驅動業務的80%以上,其中盈利最高的就是衍生品的銷售業務。中國的動漫衍生品市場規模近幾年呈現遞增趨勢,2015 年市場規模達到380 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達14.23%。
2015 年我國動漫遊戲、出版物、周邊玩具、圖書、服裝等衍生品市場產值達到了 380 億元左右, 2016 年國內動漫衍生品市場規模約為 450 億元,是播映市場的1. 5 倍,並以每年約20%的高增長率攀升,其中動漫玩具占據了衍生品市場的半壁江山。
此外,影視遊戲開發商通過將具有影響力的動漫內容二次創作改編成電影、遊戲等的方式也將獲得可觀的票房收入及流量導入。由此可見,優質動漫內容占據產業鏈核心地位,而衍生品市場的繁榮也對國產動漫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世界經驗看,動漫衍生品的市場規模通常大於內容市場規模,衍生品開發和營銷是動漫產業鏈中最為重要的盈利環節。與美國日本相比,我國動漫電影衍生品市場存在較大差距,目前還剛剛起步,目前也還未出現如美國迪士尼、孩之寶,日本南夢宮萬代和世嘉等衍生品巨頭。以上便是東華市場規模的所有分析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