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後勤工作是高校整體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推動著高校服務工作從純粹的服務趨勢向服務的社會化轉變。經過十多年的高校後勤改革,一個"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政府宏觀調控、行業自律管理、職能部門監管"的新型高校後勤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以下對高校後勤發展前景分析。
2017-2022年高校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基建項目日漸增加,在基建項目逐步投入使用且保修期結束的情況下,維修和老校舍改造工程項目的規模和數量也大幅度增長,如何使用有限的後勤維修經費,科學完善維修改造工程管理辦法,是新時期高校後勤、財務等管理部門面臨的複雜和現實問題。
智能後勤是信息社會文明時代的產物,在諸多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1.有利於打破傳統高校後勤的模式。智能後勤將使後勤主客體在信息知識流動的過程中,認識自我,興利除弊,總結完善。這一切給後勤帶來的不僅僅是管理效率提速,還可能是行政觀念、文化觀念、生活觀念等方面更為深刻的革命。
2.有利於加速高校後勤的現代化、科學化進程。在經濟市場化、知識化的大潮之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高校後勤將以此為壓力和動力,作出相應的政策、體制上的調整或重組,使後勤可以更好地利用社會資源、技術和市場,較快地通過知識化、信息化的方式來加速後勤社會化。
3.有利於增強後勤主體的「大後勤」意識。後勤社會化導致各個高校後勤實體在處理經濟事務時必須與其他學校相互協調和合作,也使日益增多的社會性、系統性問題(諸如系統發展、系統環境和生態的保護與維繫等)受到重視,並要求相關地區和學校通力合作、創造條件予以合理解決。
4.有利於區域性範圍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後勤服務的知識化、社會化、聯合化,大大加速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自由競爭,這無疑會促進各類資源(包括物質性資源和知識、信息性資源)在大後勤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範圍內進行優化配置,如區域性統一物資配送,高校農村對接等。
5.有利於形成高校後勤大文化的觀念。後勤的社會化,以及大後勤市場、信息網絡的運作,勢必產生高校、地域高校乃至社會文化的融合。
隨著市場化的日益推進,學校自辦後勤正面臨著社會企業市場化的競爭和挑戰。高校後勤已有的服務領域,如餐飲服務、物業服務、商貿服務、公寓住宿管理等,受到社會企業質量比拼日益明顯的競爭。在原有需求型保障不足、廣大師生對產品和服務提出質疑的背景下,學校後勤部門要真正轉變觀念、以師生不同種類、不同特色、不同要求的多樣化的需求為目標,在供給側做文章、下功夫,加強精品的生產,強調細節的服務,做好最後一公里的工作,以質量求好評、以服務求發展、以品牌贏口碑,努力做到針對師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為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