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教育近些年快速發展,至少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這是不容置疑的成功之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也面臨著新的發展階段。下面就由筆者給您介紹中國高校教育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時代的進程和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對中國教育有一個根本的思考和長遠的戰略。全面提高質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是中國高等教育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
高等教育主要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以學術研究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另一個是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應用型大學。前者提供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和博士階段的學習課程,後者提供大專、本科學歷的專業技能培訓。因為中國的普通高等院校幾乎完全是公立學校,不涉及民辦學校的問題,因此在討論高等教育的時候我們選擇民資滲透率較高的應用型大學。
近年高校畢業生人數
高等教育市教育的龍頭,它決定著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在未來競爭中成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清晰地顯示,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在悠閒地情況下,必然要維持一段時間的窮國辦大教育的局面,且在這種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質量是很難保證的。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無論在辦學規模,辦學質量,辦學理念,還是在師資水平,學生人數,高教投資上都得到較快發展,但仍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也產生了對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然而現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給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顯得嚴重不足。中國高等教育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其本質仍然是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由政府財政支撐的高等教育體系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強烈需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方法仍然是變革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
胡錦濤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服務我國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的根本要求。從全球範圍看,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知識創新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從國內情況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實現攻堅目標,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就必須把經濟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上來。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在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全面提高質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我國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轉變,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成為創新型國家,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
中國高校教育培育了無數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同時,我國高等教育也存在著諸多弊端,而且這些弊端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已經讓我們不得不認真面對、解決。以上就是筆者給您分析的中國高校教育現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