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原產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栽培歷史達三千多年。我國規模較大的紅棗科研機構、生產企業有40多家,但是其加工能力僅有10%-20%,以下是紅棗行業現狀分析。
紅棗行業分析指出,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紅棗出口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在世界紅棗生產和貿易中占有絕對統治地位。而我國目前人均鮮棗只有0.5公斤。從市場需求看,現有產量遠不能滿足需要。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紅棗產品幾乎無任何競爭的威脅。目前,國內紅棗價格相對穩定,穩中有升是大趨勢,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紅棗價格增長約10倍,但迄今尚未出現大規模積壓,售價穩中有升。
除黑龍江、吉林、青海外,我國其他省市自治區均有分布。截至2020年,集中栽培在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新疆、寧夏、遼寧等自治區。全國棗樹面積2800萬畝左右,世界紅棗在中國,中國紅棗在新疆。紅棗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新疆棗產量占全國棗總產量的半壁江山,現在新疆已經成為我國最優最大的紅棗栽培中心。
全國有約800-1000萬人以棗產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其中主要分布于山沙鹼旱等貧困地區。在河北太行山區,河北、山東環渤海鹽鹼區,陝北黃土高原,山西呂梁山區,河南黃河故道風沙區以及新疆、寧夏、雲南、廣西等地的許多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棗樹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50%以上。
棗樹抗旱、耐寒,是山、沙、鹼、旱等惡劣環境的主要樹種,是發展節水型林果業的首選良種。在河北省滄州80%森林的為棗樹,太行山區的贊皇、阜平、行唐,呂梁山區的臨縣、石樓、柳林,陝北的清澗、佳縣等50%的森林為棗樹,在新疆阿克蘇、哈密、和田塔克拉馬乾沙漠的周邊地區,棗樹正在成為綠洲生態建設的主力軍。到2020年,全國棗樹種植面積約195萬公頃,為我國森林覆蓋率貢獻了1個多百分點。
常用重要中藥配方中60%用到紅棗。紅棗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三萜類化合物等營養成分,棗對氣血不足、貧血、肺虛、咳嗽、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敗血病和過敏性紫癜等均有療效。
目前,我國紅棗加工業研究發展的速度較快,也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績,但同時也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加工與利用技術的研究與生產實際處於脫離狀態。(2)紅棗的產後加工利用技術在我國發展的還不夠成熟,基本處於早期階段,大多數採用原料干制的技術,技術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也很低。(3)紅棗產後加工利用中生產和安全衛生標準不夠規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十分混雜,對市場衝擊較大。
綜合上述所提到的主要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策略:首先,應該加大對紅棗功能性產品的開發研製,使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同時要提高加工技術的實用性,使之與實踐生產能夠緊密結合,進而促進科技成果向實際產品的轉化。其次,通過技術手段改善傳統產品加工技術,儘量避免對紅棗營養成分造成破壞。第三,充分利用紅棗加工後的副產物,提高利用率,如棗汁飲料對有效成分提取之後對剩餘果肉的利用、棗核棗仁的利用等。總之,通過全面的、多方位的加工技術,充分利用我國特有的紅棗這一寶貴優質資源,使其食品及保健的作用得到有效利用,以上便是紅棗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