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生活壓力加大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導致近年來全球腫瘤疾病患病率逐年較快增長,也帶來了抗腫瘤藥物市場的較快發展。外媒通過對中國抗腫瘤藥市場分析稱,多年來,作為世界癌症大國的中國一直是增長最快的抗腫瘤藥市場之一。下面隨中國報告大廳小編一起來深入探討一下2015年中國抗腫瘤藥市場分析詳細內容。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世界癌症報告》顯示,中國2012年新增癌症確診人數約307萬人,占全球總數的21.8%。其中,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60萬人,死亡約49萬人,發病率與死亡率皆名列各癌症榜首。排名其後的依次為乳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也挺進死亡風雲榜五強。此外,女性甲狀腺癌患病率上升趨勢明顯。
抗腫瘤藥市場分析數據顯示,抗腫瘤藥自從2007年超越降血脂藥後,一直是全球醫藥市場的領頭羊,2012年的銷售額超過700億美元。
抗腫瘤藥市場分析:多個抗腫瘤新藥獲批上市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醫科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王明榮10日在衛計委例行發布會透露,近年來,中國多個抗腫瘤新藥獲批上市,其中部分藥品價格僅為進口藥的一半,已出口至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更多最新中國抗腫瘤藥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抗腫瘤藥市場深度分析報告》。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醫科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王明榮介紹說,近年來,中國包括分子靶向藥物等創新藥物研發蓬勃開展,多個抗腫瘤新藥獲批上市。一些國產抗腫瘤新藥療效很好,而且相比進口藥價格便宜許多,令眾多患者受益,「比如,用於治療肺癌、胰腺癌等,與同類進口藥(療效)相當的一個抗腫瘤藥物,價格僅為進口藥的一半,不但讓國內患者獲益,而且已出口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西方國家。另一個針對腫瘤基因突變的靶向藥,主要是用於治療肺癌,這是我國在全球第三、亞洲第一個上市的治療肺癌的靶向藥,打破了西方靶向藥的壟斷局面。這個藥的療效不低於西方同類進口靶向藥,毒副作用比西方進口靶向藥還小,而且它的價格比進口藥低了30%-40%,能夠讓我們國家眾多的肺癌患者受益,這也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據介紹,中國自主創新的這種治療肺癌的新藥以較低的價格使更多的肺癌病人用上靶向抗癌藥,疾病控制率達80%,治療有效率30%,患者平均生存期從原來的3-6個月延長到一年以上。
王明榮還介紹說,「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中國將腫瘤防控研究列入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重點領域和優先主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進展和成果。惡性腫瘤綜合防治取得顯著成效,中國食管癌、肝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診治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例如,創建了中國食管癌早診早治技術體系,建立了食管癌篩查和早診早治基地,篩查高危人群25萬人次;建立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食管癌智能化網絡監查平台,評估3萬餘例患者,食管癌規範化治療符合率達90.8%,整體5年生存率提高5%-10%。此外,還有一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腫瘤診斷新產品用於臨床,「例如,國內首個輔助腫瘤病理診斷的『VEGF ELISA試劑盒』,已在多家醫療機構推廣應用。『EML4-ALK融合基因檢測試劑盒』等多個針對靶向藥物靶點的檢測試劑盒已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