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16年中國抗腫瘤市場由603億元增長至110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6.5%,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可達1447億元,未來十年的市場空間依然很大。以下對抗腫瘤發展前景分析。
近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率呈現緩慢上升趨勢,對抗腫瘤藥物的需求隨之快速增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抗腫瘤藥物市場增幅都將高於整體藥品市場增幅。為促使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證價格穩定,利用政策手段干預必不可少。
在我國,腫瘤發病率逐年攀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每一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5人死於癌症。而且,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癌症發病人數約占世界發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數約占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我國最常見的癌症為肝癌(2014年發病人數為65.3萬)、胃癌(40.5萬)、肝癌(39.5萬)及結腸直腸癌(25.3萬)另外乳腺癌僅在女性群體中發病人數就超過18.7萬人。
2015年中國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為970億元,同比增長14.11%,2010-2015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7.7%。而在腫瘤醫療服務市場方面,根據統計,中國現存腫瘤患者約為 750萬人,按人均每年花費7萬元,腫瘤治療滲透率60%計算,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約為3200億元,空間巨大。
抗腫瘤中成藥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綜上,中成藥在腫瘤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2006年我國抗腫瘤中成藥的銷售額為29.7 億,到2015年,抗腫瘤中成藥的銷售額已達150億元。
目前,國際上抗腫瘤用藥以靶向藥物單抗為主,單抗是生物製藥領域最大的子行業(2016年占據整個生物藥市場43%)。單抗,是由一種類型的B細胞分泌產生的,具有和特點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單抗藥品也存在局限性,例如殺瘤效果不足,用藥量大,靶點單一且適應症略狹窄。但其優點明顯:靶向性好,特異性高,毒副作用小,改進空間大且適用於大規模生產。
在國內,靶向藥也逐漸成為我國重點城市醫院抗腫瘤用藥的「主力軍」, 2016年16個重點城市樣本醫院抗腫瘤藥採購金額中,單抗藥及小分子靶向藥市場份額分別在11.8%、13.4%,靶向類抗腫瘤藥用量共占到25%。
預計,隨著我國醫保政策的不斷完善,在更多重疾類高價藥品如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來那度胺、硼替佐米等被列入醫保範圍,其他單抗藥物陸續進入地方醫保的利好刺激下,未來醫院腫瘤用藥領域中,靶向治療藥物的份額將更大。
在放療治療市場,根據統計數據,2005-2025 年間,在發展中國家將有 1 億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療,目前僅有 20%-25%的需要放射治療癌症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療,而中國較其他國家相比,實際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比例更低。放療比例與大量的患者需求不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腫瘤醫療設備資源的緊缺。根據統計數據,截至 2013 年末,我國每百萬人擁有放射性治療設備僅 1.1 台,遠低於已開發國家至少8 台以上的水平。
2013年全國每年約1萬人確診癌症,相當於每分鐘會新增6~7個病例。2020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預期將達1500-1800億美元。其中,腫瘤藥物市場近五年內年均增長率超過15%,由此可見其前景不容小覷。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其他工業化城市化因素的影響,抗腫瘤市場勢必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以上對抗腫瘤藥發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