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逐步增強,科技服務業日漸發展成為獨立的創新型產業。科技服務業是為科技創新全鏈條提供市場化服務的新興產業,主要服務於科研活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包括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科技諮詢、科技金融、科學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下面來看下北京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意見。
近日,北京《關於加快首都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提出,到2020年,北京的科技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5萬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將達到5000億元。最新科技服務業數據請查閱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的《2015-2020年中國科技服務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為達成上述目標,《意見》在充分調研產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明確要求實施5大工程、13項重點任務。其中,5大工程分別是技術支撐工程、創業支持工程、優勢引領工程、業態培育工程,市場拓展工程。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劉暉介紹說,「科技服務業覆蓋了科技創新活動的各環節,滲透到了傳統行業轉型和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具有知識化、智能化、數位化、綠色化的特點,必將成為首都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科技服務業對北京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顯現。據統計,近年來北京市科技服務業已逐漸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2014年,北京科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662.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7.8%,近5年年均增速達16.2%。
科技服務業的潛力不言而喻。如何促進其進一步發展壯大?
技術支撐工程方面,《意見》提出,鼓勵企業自建或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深化首都科技條件平台和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的建設,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
「公共服務平台與科技資源共享,是科技創新服務業賴以生存發展的關鍵。」北京市科委高新技術產業化處處長湯健說,「長期以來,因為科技資源條塊分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通過首都科技條件平台等,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將直擊行業發展痛點。」湯健說。
破解體制機制約束,資源共享只是一方面。《意見》還明確,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設立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採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健全完善市場定價機制。
此外,為深化科技金融服務創新,《意見》要求,支持設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和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吸引國際知名風險投資機構來北京發展;深化信用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各類科技信貸創新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合作領域,《意見》還提出,建立一批區域協同創新科技服務站,完善市場化運行機制,推動首都科技資源與區域合作需求有效對接;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亞歐科技創新合作中心,支持科技服務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據了解,目前北京已計劃通過科技服務參與「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建立一批區域協同創新科技服務站和跨區域的研發機構等,支持科技服務企業實現跨區域交流合作。
「未來,北京將引導專業技術服務垂直發展,提升對健康、教育、體育等行業的服務能力。」湯健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