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務業的產業活動範圍非常廣泛。為便於系統分析,可將科技服務業按服務內容的差異性劃分為科技信息、科技設施、科技貿易、科技金融和企業孵化器五大子系統。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完善科技創新體制,緩解就業壓力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下文是對我國科技服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已開發國家的科技服務業起步於19世紀,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作為知識技術密集、增值高、消耗少的新型高端服務業態,其發展受到高度重視。科技服務業已經成為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主導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當前我國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可知,科技服務業是為科技創新全鏈條提供市場化服務的新興產業,主要服務於科研活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包括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科技諮詢、科技金融、科學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
我國科技服務業發展現狀和特點
我國科技服務業發展目前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勢頭良好。一方面,社會上湧現出一批專業化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不斷開展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另一方面,國家開始重視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相關支持政策。更多最新科技服務行業調查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科技服務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社會層面。在研發設計領域,呈現明顯的細分化、專業化和外包化的發展趨勢,逐漸形成以生物CRO為代表的研發外包產業;在創業孵化服務領域,逐漸由早期提供簡單的物業租賃服務向提供高質量創業增值服務轉變,服務專業化、社會化和網絡化程度不斷加深,建立在天使投資網絡下的「第三代」孵化服務業態逐漸湧現;在智慧財產權服務領域,逐漸由低級的智慧財產權代理等服務向較高端的智慧財產權布局、智慧財產權運營發展,呈現出內容專業化、服務集成化、運營商業化等新的趨勢。
政府層面。2012年1月,科技部制定並發布《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科技服務業5大發展重點和6大支撐工程。2014年8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為創新驅動提供支撐。會議強調,發展科技服務業是調整結構穩增長和提質增效、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2014年10月28 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科技服務業產業規模達到8萬億元,成為促進科技經濟結合的關鍵環節和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引擎。重點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科技諮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提升科技服務業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這對於我國現階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具有長遠且深刻的意義。廣東、浙江、天津、浙江等省市都將發展科技服務業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並制定了相應規劃。
總體來講,我國科技服務業呈現以下特點:①總量較小,但增速較快。2007-2011年我國科技服務業年平均增速達到18.6%,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突出。我國「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2007年實現增加值3 441.3億元,2008年實現增加值3993.4億元,2009年實現增加值4 721.7億元,2010年實現增加值5 635.9億元,2011年實現增加值6 965.8億元,占GDP比重約為1.4%;2013年行業固定投資額為3 149億元,同比增長27.2%;2012年行業法人數和就業人數分別為324 932個和330.7萬人,同比增長14.5%和10.8%。②區域差異較大,科技服務業發展與科技資源豐富程度正相關。我國科技服務業發展較好的地區主要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和科技資源豐富地區。以行業法人數為例,2012年北京市擁有科技服務業行業法人38 136個,占全國科技服務業行業法人總數的11.7%,而新疆科技服務業行業法人數僅為3 582,占全國比重僅為1.1%。從科技服務業市場規模和完善度來看,北京、上海比較成熟,處於第一集團;廣東、浙江、天津、浙江等省市科技服務業有一定基礎,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迅猛;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基礎較差,發展仍比較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