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大氣污染成為難以避免的嚴重問題,截止2018年我國已投運燃煤脫硫機組容量約9.2億千瓦,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全年優良天數比例分別為56.0%、74.8%、84.5%,以下是空氣污染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我國空氣品質改善緩慢,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長年居高。按污染物分類來看,四類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基本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達標城市比例有所提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2015年全國平均年均濃度已達到一級空氣品質標準。但是目前的大氣污染程度仍然與理想的空氣環境有一定距離,尤其是PM2.5、PM10等顆粒物濃度超標嚴重。
2016年,全國二氧化硫(SO2)同比下降13.5%,PM10同比下降1.9%,一氧化碳(CO)同比下降5.0%,二氧化氮(NO2)同比上升4.5%,臭氧(O3)同比上升12.2%。空氣污染行業分析指出,其中空氣品質不達標的城市占77.9%,比2015年的74.0%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且其中49個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超出國家標準兩倍以上,相比於去年同期亦有小幅增加(去年為45個)。
2017年,全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較2015年提升1.3pct;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比2013年降低22.7%;PM10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比2013年降低44.2%。空氣污染行業數據統計指出,全國平均霾日數27.5天,比2016年減少10.5天,比2013年減少19.4天。74個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3.4%,比2013年上升7.4pct,重污染天數比2013年減少51.8%,全年PM2.5、PM10平均濃度為47.33、82.33微克/立方米,分別較2013年下降4.65%、34.52%。
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投運燃煤脫硫機組容量約9.2億千瓦,占全國火電機組容量的83.6%,占全國煤電機組容量的93.9%。如果考慮具有脫硫作用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全國脫硫機組占煤電機組比例接近100%。
我國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中70%來自於煤炭的直接燃燒,電力工業又是我國的燃煤大戶,因此火力發電廠是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2013-2018年,我國已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容量呈上升趨勢。2017年煙氣脫硝機組容量達到9.6億千瓦,同比增長5.5%,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預計2019年煙氣脫硝機組容量將達12億千瓦。
目前,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前十省市分別是湖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廣東省、江蘇省、陝西省、浙江省、山西省、江西省、河北省。其中,上半年湖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最高,共計52424台(套),同比增長18.77%。
空氣污染行業數據統計指出,我國加嚴污染物排放標準,基礎環保設施安裝率已基本到位。我國於2019年頒布新版《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於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標準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排放濃度要求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項目已嚴於歐盟標準,進一步促使火電廠進行節能減排改造,減少排放量、增添廢氣處理處置設施以提高處理率。
進一步提出更嚴格的「超低排放」要求,大氣治理企業再迎巨大空間。2019年,發改委等部門提出「超低排放」,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於10、35、50毫克/立方米,已經全面超越歐盟的水平,並於2019年6月依照《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實施,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將分別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基本完成所有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改造。
未來,在政策推動下空氣污染治理或迎來提速。根據空氣污染行業數據統計,可以預見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將從傳統火電領域的煙氣治理,逐步轉向其他非電領域,非電領域有望成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新的增長點,相關技術的進步也將推動非電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