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據悉,「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和改革的關鍵時期,「十三五」能源戰略規劃制定的成敗也是決定經濟轉型和改革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之一,2015年我國能源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詳述如下。
能源體制改革在2015年進入落地之年。能源網際網路具備開放、互聯、對等、分享、智能等特性,將使行業釋放出更加驚人的能量,構建起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能源化工行業拖後腿
2015年以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利潤下滑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980.2億元,同比下降21.2%。這一降幅在前7個月和前8個月分別擴大至22.1%和24.7%。
與其他類型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在利潤增長方面也是多月領跌。在同樣的宏觀經濟環境下,1~8月,集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分別下降0.3%和1.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319.4億元,同比增長了7.3%。
祝寶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產能過剩的行業中,國有企業比較多,這些行業是拉低國企利潤的主要因素。而且,國企不像民營企業那樣船小好調頭,結構調整需要一定時間。」
記者發現,行業因素對國企利潤下降的影響較為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8月,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64.9%,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同比下降67.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同比下降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下降51.6%,專用設備製造業同比下降3%,汽車製造業同比下降4.5%。其中,8月份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利潤同比下降72.2%,降幅比7月份擴大16.6個百分點,汽車製造業利潤同比下降22.1%。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元春此前表示,大部分國企在重化工、能源、礦產等領域,這些行業都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出口回落的重災區。更多最新能源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網站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能源化工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對於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擴大的主要原因,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解釋稱,一是成本上升幅度快於銷售;二是價格降幅擴大;三是投資收益對盈利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四是匯兌損失使財務費用增長較快;五是石油、汽車和化工等行業利潤下滑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