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 內容詳情
2015年我國能源化工行業政策分析
 能源化工 2015-11-14 10:48:53

  近年來中國在綠色能源化工應用催化技術方面的取得了很多研究進展。其中包括重油催化裂化與加氫、汽油加氫脫硫、高辛烷值的烷基化汽油等石油煉製與加工技術,甲醇制烯烴、芳烴等煤化工技術,合成氣制乙二醇、高溫漿態床費托合成制油、甲烷直接轉化等碳一化工技術,己內醯胺與烯烴等選擇催化氧化、烯烴催化裂解等綠色化工技術,以及生物質燃料製取、生物質轉化、二氧化碳化工利用及其光催化轉化、綠色制氫與高效儲氫等可再生資源與清潔能源新技術等許多方面。

  我國能源化工行業政策形勢如何?據了解,當前,中國的能源化工可持續發展面臨資源與環境諸多挑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綠色低碳已成為能源化工發展新趨勢。下文是對2015年我國能源化工行業政策分析

2015年我國能源化工行業政策分析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能源革命」的理念,並提出了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為能源戰略發展指明了方向。能源革命的理念將納入「十三五」能源規劃,並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已經得到了體現。

  在新常態下,中國石油能源消費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消費增速下降,近幾年各地大力發展高速鐵路,高鐵陸續開通運營對公路客運分流比較明顯,導致公路客運行業用油需求減少,2015~2016年又有多條鐵路、城軌建成,到2018年全國三縱三橫高鐵網及附屬支線全面形成。二是中心城市汽車限購、限行、限外政策相繼出台,部分人群會取消購車計劃,降低汽油車輛出行或使用頻率,降低對油品的消費需求。三是各地推廣水電、風、核等新能源,市區公交、計程車油改電、油改氣,天然氣等新能源供應量逐年大幅增加,對油品消費產生擠壓效應,國內能源供應格局將發生顯著變化。四是受環保政策的推行以及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延遲復工、減產、外遷等導致用油需求減少,車輛及工礦企業用油量將減少,新增需求比重不斷下降。

  在2014年的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占35%、天然氣占25%、煤炭占29%、核風水電占11%。但在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比重高達65%、石油為20%、天然氣為5%、核風水電約10%。由於煤炭等傳統能源占比過高,為環保帶來了沉重壓力。基於此,「十三五」時期,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將成為能源行業的中心工作。

  「十三五」時期,國家可能出台多項能源產業政策,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將出現大的變革。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對新能源產業加大了扶持力度,新能源發展速度非常快,已經開始影響到傳統能源產品的銷售。以廣東為例,目前深圳已有800台電動計程車運行,2015年底前全市充電站將達到150座、充電樁達到20萬個。預計到2015年底廣東燃氣汽車保有量將達11.8萬輛,到2020年達到17萬輛。

  控制傳統能源消費,大力發展新能源,實現能源多元化發展,應是「十三五」能源行業的發展基調。「十三五」時期,國家宏觀經濟、能源政策、存量增量、國際油價、市場秩序、業內競爭將面臨產業政策和行業運行分化格局,國家的能源政策將有保有壓,以此推動能源革命。更多最新中國能源化工行業政策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撰寫的《中國能源化工行業發展現狀與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

  能源行業應主動助推能源四個革命。能源消費革命,主要是要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能源供給革命,就是要建立多元供應體系,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能源技術革命,就是要帶動產業升級,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能源體製革命,就是要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此外還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在種種轉變面前,能源企業需高度重視轉型升級、多元化發展的新趨勢,積極響應國家能源政策,調整經營思路,做好產業布局,為中國能源革命的縱深推進出力。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能源化工相關研究報告
能源化工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