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膨鬆劑行業競爭了解,解決了工業化的難題後,思念油條也隨著公司成熟的銷售渠道進入商超。不過,據張力爭介紹,在商超銷售的油條,其工藝、材質都跟供給肯德基供的油條不一樣,在產品的加工方式介紹中,有油炸、煎烤(不加油)、微波三種,「其實從最終口感來說,微波並不是最好的方法」。現對2015年我國膨鬆劑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大概在這一時期,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全」)也推出了老街油條,借力消費者的懷舊情緒,上市第一個月就獲得700多萬元的銷售額。2010年,三全將老街油條推進了西式快餐廳,也學著使用「油條不加明礬」這一賣點。
在三全介入油條市場的同時,思念又玩出了新花樣——給金黃色的油條抹上一層雪白的糖霜,取名「霜糖油條」,這與肯德基「向傳統致敬」的思路不謀而合,於是這款產品順利推進了2600多家肯德基店。不過,霜糖油條的創意並未經受住市場的考驗,上市時間很短即被淘汰了。
膨鬆劑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儘管思念、三全都看好這一產品,但工業化生產的油條大規模上市後,油條市場卻並未大熱。不管思念還是三全,主要的銷售渠道都在餐飲,在商超的銷量極其有限。
張力爭分析,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在人們印象中,油條一般只在早上吃,局限性太大,而且傳統油條「多油和有明礬、不健康」的認識根植於心,無論是三全還是思念,在產品銷售上並沒有提煉出速凍油條的賣點,沒有引導和教育消費者將速凍油條與傳統油條區分開。
另一方面,除了人們長久以來對油條產品的偏見,就產品本身而言,工業化油條和傳統油條相比並沒有多少創新,除了失敗的霜糖油條,也只有茴香油條、火鍋小油條算是工業化生產對油條的創新了。
基於這些因素,思念三全之後,跟風做油條的生產企業幾乎沒有。張力爭猜測,或許是因為油條市場份額低、技術壁壘多、投入成本大、人才缺失等。「我們與設備商共同開發設備時,提出了口頭約束——在兩三年內不能賣給其他廠家。」
2013年,或許是因為有了人才的流動、設備商和原輔料供應商的推廣等條件,個別中小企業開始上馬油條項目,比較有代表性的要數山西百穗食品有限公司(簡稱「百穗」)、河南雲鶴食品有限公司(簡稱「雲鶴」)。
百穗油條的創新主要在營銷方式上,藉助歷史講故事,取名「台北老兵油條」,在包裝上也採用手繪設計,時尚新穎。
雲鶴油條大的特色在於外觀上,用梅花頭代替了傳統的一字形。據介紹,這一創新源自於餐飲渠道對產品美觀、精緻的特殊要求。從食用方法來說,雲鶴還在油炸、煎制、微波等基礎上增加了籠蒸、烘烤兩種加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