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新增48座加氫站,截止到2018年底,全球加氫站數目達到369座。其中,歐洲地區加氫站擁有量為152座,位居世界第一;亞洲136座、北美78座,其他地區僅3座。下面進行氫燃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氫燃料行業分析表示,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一般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可系統地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一般地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則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
近兩年,太陽能發電產業持續高速發展的態勢,2016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157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11月,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12607萬千瓦。
數據顯示,近年來,在燃料電池補貼不退坡的國家政策之下,各地湧現出了非常高漲的發展氫能的熱潮。一些地方政府和產業基金加大了投資力度,開展燃料電池和氫能的工程化技術研發和示範,形勢非常喜人。
我國的制氫規模已居世界首位,煤氣化制氫和鹼性電解水制氫具有特色和優勢,光催化和生物質制氫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等方面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在儲氫方面,我國的儲氫技術在國際上占有重要一席,固定式高壓儲氫技術和固態儲氫材料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車載高壓儲氫及氫運輸方面仍落後於國外先進技術。
從制氫的方式來看,目前,制氫技術主要有傳統能源和生物質的熱化學重整、水的電解和光解。全球96%的氫氣來源於傳統能源的熱化學重整,還有4%來自於電解水,其中,天然氣制氫是現今最主流的形式。
傳統工業制氫的方法以化石原料制氫、或者採用電解水制氫。分散小規模製約氫能應用。從成本角度來看,在燃料電池推廣初期,應以分散式制氫為主,可進一步控制成本,且使用便利。但隨著未來燃料電池規模化發展,對大規模製氫需求、集中制氫的成本和環保優勢將會進一步突出。
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缺乏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帶來加氫困難,加氫站高昂的建設成本和燃料電池汽車數量不多也使得建設加氫站的驅動力不足,雖然加氫站建設已列入氫能應用規劃中,但還遠遠不足以滿足燃料電池產業化推廣的要求。以上便是氫燃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