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零售業市場規模平穩增長,實現商品零售額1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商業零售行業在新零售的改造以及一系列政策的惠及之下將加速發展。以下對商業零售行業政策分析。
商業零售行業政策分析,2020年全球商業零售行業的規模將超27萬億美元。商業零售行業分析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慧可以給商業零售業帶來超2萬億美元的額外增長,即額外增長36%。商業零售可以運用人工智慧流線化管理庫存,而現實技術可以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商業零售將會是從人工智慧所帶來的發展創新中受益最多的產業。
零售業是為城鄉居民消費服務的行業,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礎,這些年來,這些行業可以說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重大衝擊,而且也孕育著重大的變革。同時這個行業也成為了創新最活躍,發展最具有增長潛力,受到各方面關注的一個領域,前些年,我在部里擔任流通發展司司長的時候,也是在零售業大會,面對零售業的發展變化,當時感覺到真是,特別是實體商業,線上線下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高歌猛進,一方面舉步維艱。現從五大標準來分析商業零售行業政策。
(一)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商業零售行業政策分析,對於零售企業反映突出且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的政策,如大型商業網點規劃和聽證論證、新建社區商業設施配套要求、老舊社區基本業態用房需求保障、連鎖企業非法人門店設立、店鋪裝修改造和戶外營銷活動審批、城市車輛配送通行制度、商業用戶選擇執行行業平均電價或峰谷分時電價試點、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等,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制訂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責任主體、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快推動貫徹落實,為企業創新轉型提供支撐。
(二)促進企業改革創新。商業零售行業政策分析,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引導零售企業適應消費需求結構變化,把握網際網路發展機遇,加快經營模式創新和組織管理變革,加大戰略合作、整合重組力度,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型市場主體。要遴選一批規模大、商業模式新、示範引領性強的重點零售企業,及時發現、總結、提煉、推廣企業創新轉型的成功經驗,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切實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
(三)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商業零售行業政策分析,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不同零售業態的市場分析,引導業態雷同、功能重疊、市場飽和度較高的區域加快調整網點結構,引導商業設施富裕地區的企業利用、品牌和技術優勢向其他地區轉移,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經營,培育新的增長點。支持連鎖化、品牌化企業加快社區和農村網點布局,發揮終端網點優勢,拓展便民增值服務,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商業零售行業政策分析,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廣泛了解零售企業技術應用情況,深入挖掘技術應用和創新典型,積極組織專題交流、企業訪學等宣傳推廣活動,培育技術創新氛圍,增強企業轉型能力。引導企業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支持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顧客消費行為,建立及時、高效的消費需求反饋機制,開展精準服務和定製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五)促進融合協同發展。商業零售行業政策分析,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積極開展「名品進名店」等系列活動,組織零售企業與品牌企業統一議價、集中採購,鼓勵零售企業設立特色品牌銷售專區、經銷代理知名品牌,有效促進產銷對接。支持大型零售企業整合採購、配送和服務資源,建設集中採購分銷平台,不斷提高供應鏈資源整合、協同共享能力。指導商圈管理部門加大設施改造,完善服務支撐,積極打造設施智能高效、業態功能互補、客戶資源共享、信息互聯互通的智慧商圈。推動零售企業與創意產業、文化藝術、會展旅遊等行業融合發展,實現商旅文聯動。
商業零售行業政策分析,零售行業長期看受益有限,短期因庫存受益明顯長期來看,商貿零售行業為充分競爭行業,大多數商品更符合情景2,即將減稅收益讓利給終端消費者,對上市公司的收入和成本影響有限;少數商品由於品牌具有較強議價能力,對出廠價、批發價及零售價具有掌握權,此時則較為符合情景1,上市公司將有所受益。綜合來看,增值稅率下調長期對零售行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影響有限,但結合減稅受益彈性測算,對上下游議價能力強、淨利率較低的品種更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