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的消耗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愈演愈重,而早在20世紀初,曾有人提出城市生態即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繫不斷發展的過程,到了20世紀末,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資源與環境的消耗給人類生存環境和地球所造成的危害之巨大。以下對生態城市規劃發展趨勢分析。
2017-2022年中國生態城市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快速推進,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同時其帶來的問題也在不斷增加,環境的污染,廢水廢氣的增加以及固體垃圾的堆積都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隨著低碳環保概念的提出,生態城市規劃已經逐漸被人們熟悉。現從三點來分析生態城市規劃發展趨勢。
1、社會的生態化:人們具有自覺的生態意識和環境價值觀,生態文明得到全社會倡導和遵守;消費模式日趨生態化,可持續的消費理念成為自覺行為;人們生理和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社會管理效率高且能自動調諧;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健全,綜合服務能力強;人口結構優化;城鄉交通便捷安全。具有以上含義的生態城市已遠不是純自然的生態,而是自然、社會、經濟複合共生的人類生態,也標誌著人類傳統的唯經濟發展模式開始進入一個複合生態發展模式的新境界。
2、經濟的生態化:經濟增長不僅重視增長數量,更追求質量的提高,提高資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生態農業的全方位實施;實施工業的清潔生產,從改進生產設計、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採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維護、綜合利用等生產和服務的全環節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輕或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更為合理,可再生清潔能源成為能源結構的主體;大面積推廣生態化交通方式、生態化旅遊方式和生態化住區方式,以節能、節水、無污染、高舒適度為目標具有充分利用太陽能、沼氣、自然空調技術、雨水收集和污水資源化技術、環保建材等的生態建築和環保屋普及發展。
3、環境的生態化:生態城市規劃發展趨勢以保護自然為基礎,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最大限度地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及其生物環境,保護好自然環境及其演進過程;有良好的區域大地景觀和生態系統,合理地利用好各類土地,因地制宜地確定植被的覆蓋率和喬、灌、草的合理組成與結構;大氣環境、水環境達到清潔標準,噪聲獲得有效控制,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融合。
生態城市規劃發展趨勢表明,中國已經進入保持高速發展的艱難歲月。新型城鎮化,正是在這一形勢下推進中國持續高速增長的主導模式,是中國未來20年綜合發展結構中頂層設計的核心主題與整合構架之一。生態文明與城鎮化的結合,必將形成生態城市建設的高潮。在生態文明理念下,探索新型城鎮化的道路,將會出現一大批生態文明示範城市、生態新城、綠色新城、生態文明小城鎮、低碳城市、國際慢城、零碳城市等。
人們對城市環境的干擾,造成了城市土地性質的變更;而且,城市水資源狀況持續惡化、水生態破壞嚴重,已經為城市居民的生活生存帶來了不便;再者,各類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對城市環境也造成了再次污染。通觀全局,生態城市規劃發展趨勢如今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