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水電設備行業發展了解,當前,水電設備生產行業正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發展時期。這主要得益於國家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固定資產投資逐步擴大。尤其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工程的開工建設,需要大量的水電設備產品與之配套;再加上入世後,國際貿易門檻降低以及已開發國家調整產品結構,使我國水電設備產品的加工製造面臨更大的發展空間。現對2015年我國水電設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那麼,水電設備製造企業如何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加快發展呢?加強聯合重組無疑是最為快捷的方式。據介紹,目前我國水電設備生產企業約有5000多家,但大多起點低,規模小,科研開發能力弱,只能參照國外的一些產品結構和樣機,做一些消化吸收的工作。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從科研人員組成及經費投入情況來看,目前國內閥門機械行業科研人數不到職工人數的10%,科研經費的投入小於年產值的3%;在國外,科研經費的投入達到年產值4%的企業,只能勉強維持生產。其次,在勞動生產率方面,美國每人每年13.8萬美元,日本每人每年9.5萬美元,而我國平均每人每年只有3萬元人民幣。落差如此之大,國內閥門機械製造企業也就無法在市場上產生震憾力,與同行業國際知名企業的競爭就更加困難。要儘快改變這種現狀,除了企業自身努力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企業間的聯合、兼併、重組來實現企業的資本擴張,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徐煒說,近年來,外資正加速進入中國水電設備行業,並且開始對國內企業進行整合,旨在採取拳頭方式同國內企業進行競爭。比如,美國沃茨工業集團先是出資2150萬美元併購浙江台州時達水暖製造有限公司,隨後又斥資2500萬美元在天津塘沽國家海洋高新技術園區興建天津沃茨閥門有限公司。沃茨的這種做法在當今國際經濟領域比較流行,也是今後一個時期國內閥門行業發展的方向。如果條件允許,希望國內閥門行業力爭用3~5年的時間打造出若干個產值超過5億乃至10億元的企業集團。
儘管這些產品有力支援了國內經濟建設,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國內高端水電設備產品仍大量依靠進口,而國產水電設備產品大都屬於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品,很少具有國際領先水平。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閥門市場成交額高達500億元左右,其中100多億元的市場卻被國外閥門企業占領。以西氣東輸為例,主幹線所需大量閥門都被國外企業壟斷,在西氣東輸支線招標中,國內只有成都乘風閥門公司、四川自貢高壓閥門有限公司中標。
痛定思痛。民族工業要振興,水電設備行業要發展就一定要實施技術創新,調整產品結構,要大力研製開發一些技術含量高、勞動附加值高、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產品。譬如權重最大的閥門行業,控制閥門和自動閥門類包括調節閥,三通合流閥、三通分流閥,安全閥;球閥類包括金屬硬密封全焊接,高參數大口徑閥以及電站超臨界C12-A合金鋼閥門等。針對這些高水平閥門產品的研發,專家建議:一是通過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如開封高壓閥門廠和中科院下屬的三維公司合作,成功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電站鍋爐主蒸氣調節閥,替代進口;二是採取國外合作或技術引進的形式,如四川自貢高壓閥門有限公司通過引進義大利辛比隆公司的技術,大大縮短了國產球閥產品與國外的差距。除此之外,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設立研發機構,獨立研製開發新產品。
據水電設備發展前景報告顯示,目前我們水電設備行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約有40%的生產能力放空,面對如此巨大的生產能力過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行多元化銷售戰略,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當前國際水電設備市場每年大概出口閥門約60億~70億元,中國年出口水電設備1.5億元,不足國際市場需求的2%,由此看來,海外市場潛力很大。
那麼該如何開拓這個市場呢?業內人士認為,開闢國際市場首先要注重外貿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有一批會經營、懂外語的外貿專業人才加盟;其次要學會利用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捕捉商機;第三可以與國內一些外貿公司合作,利用其渠道擴大出口;第四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在境外設點銷售或開辦工廠。在這方面,山東益都閥門廠和蘇州526廠都較好地實現了向海外市場擴張,出口產品比重大幅度增加,緩解了國內市場訂貨不足的矛盾。此外,開闢國際市場還要注重發揮我們自身的優勢,選准出口產品。當前閥門出口主要集中在通用閥門這類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此外毛胚鑄件等半成品,出口前景也很好。
從出口情況來看,大多集中在民營、三資企業,國有企業出口份額越來越少。據不完整統計,我國現階段水電設備行業資產比重,民營占40%,國有30%,其餘為三資、軍工類企業,預計今後幾年民營和三資企業所占份額會進一步擴大。
行業空間廣闊鑄就可持續增長前景
與此同時,我國剩餘常規能源可開採儲量中水能占 44.6%,僅次於煤炭的 51.4%。而目前,我國的水電資源開發程度僅有 24%,遠遠落後與已開發國家平均 60%以上,如此的數據也說明了水電設備的市場容量仍未飽和,這也有利於水電設備股的成長空間持續樂觀。更何況,目前我國水電設備的製造業已達到世界級水平,可以在全球布局,從而獲得更為寬廣的市場空間,這其實也是筆者看好水電設備股未來的業績增長的行業基礎之一。
另外,水電設備在行業發展過程中也顯示出兩大特徵,一是大容量的機組持續出現,三峽工程等大型水電開發使得大型水電機組的市場空間得以打開。而大型水電機組由於行業壁壘高,競爭力度小等因素,盈利能力遠遠大於小型水電機組,所以,大容量水電機組的市場空量拓展也賦予水電設備股新的成長空間。二是潮汐能、抽水蓄能電站的拓展也有望打開水電設備股新的成長空間,尤其是抽水蓄能電站,涉及到電網的穩定,近年來投資力度明顯加快,畢竟目前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只占到發電總量的1。5%左右,而已開發國家大多在5%至10%,這些因素也賦予水電設備股新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