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口腔美觀重視程度不斷攀升,牙齒美白需求持續增長,2025年牙齒美白行業技術迎來新發展。家用牙齒美白產品因使用便捷備受關注,但其有效性與安全性也成為消費者和專業人士關注的焦點。下面將深入探討常見家用牙齒美白產品在技術原理、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表現。
美白牙膏是市場上常見的牙齒美白產品,其常見的美白功效成分包括增強型磨擦劑、化學藍色染料、焦磷酸鹽或多聚磷酸鹽、低濃度的過氧化物等。《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牙齒美白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與普通牙膏相比,美白牙膏含有更多的磨擦劑成分,如水合二氧化矽、碳酸鈣等,這些不溶性顆粒硬度高於色素膜,能夠有效清潔外源性色素。研究表明,在吸菸、喝咖啡等容易產生外源性著色的人群中,美白牙膏可有效去除外源性著色,並防止色素沉積。
從安全性來看,雖然美白牙膏的磨擦劑增強可能引發牙齒磨耗擔憂,但有研究顯示,牙膏對牙本質去污能力與磨損性並非完全相關。對幾種美白牙膏成分對牙釉質表面粗糙度影響的評估表明,其影響在臨床上可接受,且不會顯著影響牙釉質的顯微硬度。不過,對於牙釉質結構有明顯酸蝕缺陷、牙本質大面積暴露的人群,應減少高磨擦性美白牙膏的使用頻率,並注意刷牙方式和力度。
此外,美白牙膏中的其他美白成分也各有特點。焦磷酸鹽可抑制牙菌斑礦化速率,預防牙結石形成;六偏磷酸鈉能結合牙石中的鈣離子,抑制牙石進一步沉著;加入的過氧化氫因作用時間短、含量濃度低,其漂白效果存在爭議;化學藍色染料雖基於光學理論改變牙齒色彩感知,但美白效果不明顯;活性炭吸附色素的效果也缺乏充分證據。總體而言,美白牙膏對外源性色素去除效果值得肯定,但缺乏真正的漂白作用,適合外源性著色風險高的人群使用。
美白牙貼是一種方便在家使用的牙齒美白產品,它是一種聚合物薄膜,表面覆蓋含有過氧化氫的膠質薄層。含 3% 過氧化氫的美白牙貼可達到與 10% 過氧化脲凝膠定製托盤相近的美白效果,且有中等強度證據顯示,使用美白牙貼與醫師指導下的家庭美白相比,兩者均能有效漂白牙色,最終顏色差異肉眼難以識別。
在安全性方面,美白牙貼含水量低,會吸收牙齒內水分,打開牙本質小管通道,容易導致牙齒敏感和牙齦刺激。因此,這類產品在部分國家使用受限,不同國家對其濃度也有明確標準,美國規定過氧化氫濃度應低於 11%,我國規定不超過 3%。在正確使用情況下,這些副作用溫和且可逆,但使用前建議經專業臨床醫師對牙體、牙周情況進行充分檢查。
美白漱口水主要通過低濃度過氧化氫的氧化還原反應發揮美白作用,部分產品含有的六偏磷酸鈉、焦磷酸鹽等成分可預防外源性色素沉著。然而,美白漱口水單次作用時間短、作用濃度低,其漂白作用效果存在爭議。目前證據顯示,美白漱口水更適合作為保持牙色、防止漂白後顏色復發的方法,對漂白後的牙齒,可起到與美白牙膏相同的抑制外源性色素再沉著的作用,但不建議作為漂白牙齒的有效手段。
此外,有研究表明低 pH 值的漱口水會導致經漂白後的牙釉質表面顯微硬度降低,結構變粗糙,因此經過漂白治療後的人群應選擇非低 pH 值的美白漱口水。
塗抹式美白凝膠將過氧化氫或過氧化脲加入懸浮液中,通過塗抹工具置於牙面上。一項臨床研究表明,6% 過氧化氫美白凝膠具有顯著臨床療效,但由於現有研究數量有限,以及測試產品和方案種類差異,這類產品在美白效果方面的有效性不完全確定。
近年來出現的美白乳劑技術採用油性基底包裹親水性過氧化氫,利用水相 「磁吸」 原理精準作用於牙釉質,相較於美白牙貼,該技術有利於保持牙齒內部水分,減少對牙本質的刺激,大幅降低牙齒敏感發生,且基底延展性良好,可達到全牙面均勻美白效果。研究顯示該技術具有良好美白效果且幾乎無牙齒敏感發生,是一種有應用前景的新型家用美白技術,但目前研究較少,有待進一步探討。
2025年,各類家用牙齒美白產品憑藉不同的技術原理,在牙齒美白領域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美白牙膏擅長去除外源性色素,美白牙貼漂白效果顯著但使用需謹慎,美白漱口水適用於美白維持,塗抹式美白凝膠中的新興技術展現出良好潛力。消費者在選擇家用牙齒美白產品時,應充分了解產品特性,並在專業醫師評估口腔條件後合理使用,以確保在追求牙齒美白的同時保障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