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 內容詳情
現代醫學的發展概況
 醫學 2016-08-17 16:07:11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現代醫學技術,不是單單研究一個個事物,一個個現象,而是研究事物、現象的變化發展過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間的關係。由「整理材料」的科學,發展成為嚴密綜合起來的體系。

  近代醫學經歷了16~17世紀的奠基,18世紀的系統分類,19世紀的大發展,到20世紀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發展為現代醫學。

  20世紀醫學的特點是一方面向微觀發展,如分子生物學;一方面又向宏觀發展。

  在向宏觀發展方面,又可分為兩種:

  一是人們認識到人本身是一個整體;

  二是把人作為一個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體來研究。

  20世紀以來,基礎醫學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論的發展,它有力地推進了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紀才開始出現。

  20世紀醫學發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學的進步。1992年中國曾邦哲(曾傑)提出了系統醫學(systems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概念和模型,各學科專業間交叉融合,這形成現代醫學的特點之一。

現代醫學的發展概況

  醫學模式轉變

  20世紀的醫學,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牢固地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在技術上有空前的進步;後來人們看到僅從生物學角度來考慮健康和疾病,是有很大局限性的。1977年美國醫學家G.L.恩格爾(1913~)提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主張,即從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方面綜合考察人類的健康和疾病問題,以彌補過去單純從生物學角度考察的缺陷,這對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將有重大意義。

  總之,20世紀以來,醫學獲得極大發展。在研究層次上,向微觀和宏觀發展,從分子醫學的實驗方法發展到系統醫學的理論與實驗方法結合併進。學科體系上,學科分立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併進。2012年國際系統醫學大會在愛爾蘭召開,2013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在蘇州成立系統醫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的國際化傾向日益明顯;科學成果的取得,不再只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未來醫學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從誕生至今,主要作用還是治已病。20世紀末,全球醫學界大討論最終結論是:最好的醫學不是治好病的醫學,而是使人不生病的醫學。所以,我們認為未來醫學應該是科學治未病(科學預防),

  科學治未病就是讓人少得病、不得病。那麼什麼是科學治未病呢?就是身心智疾病全身預測並告知已病、未病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過補缺食,限過食即個性化科學食療達到異病同治目的。

  適用人群:未病先防、有病早知、重病康復。危急重症需要中藥、西藥、手術和放化療等,而未來醫學即科學治未病則是採用綠色療法膳食平衡防治身心智疾病。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食物養育了人類,世界上任何一種食物都有藥物作用,長期偏食即膳食結構不科學、不合理、不平衡則百病叢生,甚至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戒菸限酒。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醫學相關研究報告
醫學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