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通過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對接使用戶與銀行間建立電子支付模式。以下為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現狀分析。
2018-202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示,近年來,我國第三方支付產業迅猛發展,尤其在近幾年呈現爆發式增長,並開始將金融、新聞媒體、教育、社交、醫療等等各領域融合到一起,成為了政府要花費巨資要完成的目標。到2016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9萬億,為美國的5倍。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第三方支付的健康發展,在2010年出台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將第三方支付機構納入管理範圍內,在2015年又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意見徵求稿)》,以便更好地促進有關的法律建設和第三方支付的健康發展。
第三方支付機構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能夠發行信用卡或儲蓄卡,它提供一種平台,商家和消費者都不需要與銀行直接交涉,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接入支付寶支持18種貨幣結算,全國多數銀行支持財付通支持的銀行數量也在百家左右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通過對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現狀分析,從現有的移動支付的市場格局看,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了絕對份額,根據艾瑞諮詢2017年Q2的數據顯示,支付寶市場份額占比為63.1%,財付通為29%。這兩家支付公司已經占據了92.1%的市場份額,可見,第三方支付行業集中度極高,目前是支付寶和財付通的天下。
隨著銀聯「雲閃付」的推出,移動端支付競爭更為激烈,市場份額占比或會將繼續改變。儘管目前支付寶和財付通都開始了轉帳收費,但也影響了用戶體驗,盈利也不容易。未來,場景和產品的用戶體驗非常重要,目前支付寶的絕對市場份額是否能繼續保持也有待觀察。此外,在費率改革後,對中小支付機構也有利。
從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現狀來看,支付寶早在2007 年就開始布局海外。作為第一個獲得跨境在線支付牌照的支付平台,已在歐美、日韓、東南亞、港澳台等 33 個國家和地區接入了線下商戶門店,範圍涵蓋餐飲、超市、百貨等幾乎所有消費場景,並和香港地區及六個國家的合作夥伴一起,為當地人打造「本地版支付寶」。此外,騰訊的財付通 2012 年也開始走出國門。
可見,目前國內的網際網路和移動支付普及率極高,大型三方支付公司出海是必然,主要通過併購和參股方式實現。中小型公司可能也會在細分市場和領域布局,主要通過設立當地新公司並獲取牌照實現。隨著國內已有成熟的產品和模式,以及境外電商、國人出國旅遊和留學等的推動,預計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未來將覆蓋更多海外的市場。
中國的第三方支付領域發展迅速,成為了絕大多數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引領了世界有關領域的發展趨勢。但強大不代表著成熟,中國的第三方支付領域還有很多的問題與不足,需要不斷地創新與改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並加強監督力度和監督手段從而提高風險防範能力,才能保證第三方支付行業健康發展。以上便是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現狀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