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 內容詳情
豬肉行業分析
 豬肉 2019-12-12 09:58:09

  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豬肉消費量占世界豬肉消費量49.6%,2018年產量達到5403.7萬噸,均價在29.0-45.5元/公斤,同比下降15.4%,以下是豬肉行業分析。

豬肉行業分析

  我國豬肉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從最初1978年以前的生豬供給不足,市民憑票消費豬肉。改革開放前期,國內經濟緩慢恢復,生豬產業發展緩慢,市民以憑「豬肉票」消費豬肉。1978年全國生豬存欄3億頭,能繁母豬存欄2415萬頭,出欄量1.61億頭,豬肉產量789萬噸,年人均豬肉占有量8.2千克。現今,豬肉行業發展已經進入了第五個階段。

  據豬肉行業分析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豬肉產量高達5820.8萬噸,隨後呈下降趨勢,到2016年降至5425.5萬噸,在2017年小幅度增長到5451.8萬噸,截至2018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403.7萬噸,較2014年減少417.1萬噸。

  2018年,在我國肉類消費中,豬肉以62.9%的肉類消費占比位居第一,遠超其他肉類,排第二、三的肉類是禽肉和牛肉,分別占比22.2%、9.3%,可以看出,我國對豬肉依賴性較強,豬肉消費剛性大。

  農業農村部表示,2018年,我國豬肉價格總體呈現「上半年下跌、下半年季節性回升、非洲豬瘟發生後產銷區有所分化」的特徵。豬肉行業分析指出,我國對豬肉依賴性較強,豬肉消費剛性大。我國豬肉以自產自銷為主,對進口豬肉依賴較小。

  進入2019年,豬肉受負面輿情影響顯著,洲豬瘟是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病毒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血液侵入生豬體內。截至目前,雖然豬瘟已得到一定控制,2019年豬瘟月均發生保持在個位數,但缺豬斷檔矛盾依然存在,我國能繁母豬存欄較去年同期下降超1200萬頭,供應缺口大,豬價因供應嚴重短缺而繼續上漲已不可扭轉,短期各地仍將穩中上漲為主。

  豬肉行業分析指出,目前我國生豬產業上到飼料供應商、疫苗獸藥供應商,中游的生豬養殖場戶,下游的屠宰加工,以及終端消費者,無一例外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風險波及。在此背景下,雙匯、大眾等中大型規模企業均已開始涉及其上游生豬養殖業,而上游飼料生產企業如新希望等則已向其下游生豬養殖和肉製品加工業務拓展。

  1、養殖區域分布調整

  根據「十三五」生豬產業發展規劃的生豬重點發展區和潛力增長區,重點發展區在滿足本區域需求同時,還要供應長三角和珠三角一帶。潛力增長區是發揮其資源優勢,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建設,發揮其產業帶動作用。

  2、產業與金融深入結合

  生豬產業目前國內已有探索的金融工具有期貨+保險和飼料原料套保,國內生豬期貨品種已立項獲批,距離上市也指日可待。金融工具的運用對生豬產業乃至全國農業的健康發展將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的來看,在宏觀經濟、大資本湧入、疫病、國家政策調控、食品安全事件、進口肉、環保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生豬供應時而充足時而緊缺,豬肉供給和需求難以達到穩定均衡,生豬和豬肉價格均呈周期性大幅波動,以上便是豬肉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豬肉相關研究報告
豬肉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