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我國肉類食品的當家品種,占我國肉類總產量的64%。受豬瘟影響,我國豬肉市場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推升豬肉價格飛漲,豬肉價格為52.61元/公斤,環比上漲5.4%,以下是豬肉行業現狀分析。
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重要的食物源和營養源,是居民菜籃子中的當家品種和餐飲業的主要原料。豬肉行業分析指出,豬肉產業規模龐大,企業數量眾多,該產業的食品安全和穩定供給,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嚴格監管,並為億萬消費者所關注。
2017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達39.8千克,較上年增加1.4千克,同比增長3.6%。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保持在37.0千克以上,具有穩定的需求。豬肉行業現狀指出,在2014年-2018年,我國豬肉產量持續下降。2018年,我國豬肉產量達5403.7萬噸。
2018年,在我國肉類消費中,豬肉消費占比達62.9%,領先其他肉類,我國對豬肉依賴性較強,豬肉消費剛性大。我國豬肉以自產自銷為主,對進口豬肉依賴較小。農業農村部表示,2018年全年,豬肉價格總體呈現「上半年下跌、下半年季節性回升、非洲豬瘟發生後產銷區有所分化」的特徵。
進入2019年以來,我國豬肉價格節節攀升,近期又再次刷新了高度。受前段時間質量因素影響,南方生豬存欄大幅下降,北方生豬持續外調,使得豬價快速上漲。其中排骨價格在8月20日達到65.54元/公斤。
繼8月中旬價格突破歷史高位後,國內生豬市場強勢依然不減。豬肉行業現狀指出,8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保供穩價措施,明確要求地方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屬近年來首次。
生豬養殖方式的變化主要體現為:養豬設施現代化、養豬工藝流程化、養豬飼料系列化、養豬育種配套化、養豬生產體系化。建立了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飼料生產體系、疫病防治體系、糞污處理體系、科技推廣體系。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比重逐漸上升。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處於去產能階段,生豬存欄量持續降低,從2011年的47334萬頭降至2018年的32852.3萬頭。2018年8月中國開始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導致2019年生豬存欄量進一步下滑,據農村農業部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6月我國生豬存欄量為25560.9萬頭。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樣持續下滑,從2011年的4928萬頭下降至2018年的3158.5萬頭,2019年6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2511.3萬頭。
在健康、環保的推動下,素食消費逐步發展,美國、英國、中國的素食主義群體不斷增加,這可能會在中長期對豬肉行業產生影響。此外,今年熱門的人造肉可能也會對豬肉帶來影響。好奇、健康、不殺生是消費者願意嘗試人造肉的重要原因。在肉質口感方面,消費者對人造豬肉更感興趣,比例為31.5%。在健康概念普及下,人造豬肉未來可能會成為豬肉的替代品,以上便是豬肉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