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豬科動物家豬的肉,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豬肉是我們生活中最常食用也是味道比較好,我們國人最愛吃的肉類,然後在豬肉的背後卻隱藏著我們國家豬肉消費的巨大數字。以下是豬肉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7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達39.8千克,較上年增加1.4千克,同比增長3.6%。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保持在37.0千克以上,具有穩定的需求。豬肉行業分析指出,在2014年-2018年,我國豬肉產量持續下降。
2018年,在我國肉類消費中,豬肉消費占比達62.9%,領先其他肉類,我國對豬肉依賴性較強,豬肉消費剛性大。豬肉行業發展趨勢指出,我國豬肉以自產自銷為主,對進口豬肉依賴較小。農業農村部表示,2018年,豬肉價格總體呈現「上半年下跌、下半年季節性回升、非洲豬瘟發生後產銷區有所分化」的特徵。
2018年以來,受豬瘟影響,我國豬肉市場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推升豬肉價格飛漲。根據中國農業部數據,2019年10月,我國豬肉市場價格已經達到50.49元/公斤,同比上漲114.4%。對標2017年,在不考慮進出口情況下,我國豬肉產量下降48.06萬噸,居民豬肉消費量增加391.08萬噸,供需缺口達到439.14萬噸。
我國豬肉產量占全球比重達到一半左右(2018年全球豬肉產量為11308萬噸,中國占47.8%),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豬肉進口國家。根據豬肉行業發展趨勢數據,2018年,我國豬肉進口量為156.1萬噸,占全球豬肉進口量(790.6萬噸)的19.7%。
豬肉短缺背景下,儘管各個地方積極採取生豬補欄措施,但由於從補充母豬到生豬出欄周期較長,短期供應難以恢復增長。除了國家向市場投放冷藏凍肉外,加大豬肉進口似乎是唯一的解決途徑。截止2019年1-9月,中國豬肉累計進口量為132.57萬噸,同比增長43.6%。
目前,我國市場豬肉產品仍以熱鮮肉為主,其比例占到62%,國內冷鮮肉僅占到豬肉消費量的20%左右,對比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90%,市場發展潛力非常巨大。冷鮮肉的問世對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鮮肉有望成為我國廣大居民生肉消費的主流,以上便是豬肉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